2)第1173章 汤山县调研_重生之风云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施情况。

  “作为淮阳省民俗乡计划的试点,刘家楼乡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丰硕的成果。”兰苑海侃侃而谈,“和两年前相比,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最重要是给老百姓找到一条致富之路。贫困地区最重要的就是观念落后,大学生村官计划完美解决了这个弊端,如今燕京城的民俗秀场中,相当一部份产品出自这里,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两年多的地方工作,让林虹从一个婀娜多姿的小妇人,成长为干练的县委书记,这一切都是小刘教授的功劳。此刻坐在一群“小字辈”面前,林书记居然有一种韶华老去的感觉,其实林虹1967年生人,比青干班很多人都年轻。

  只是地方主官的经历,让女人少了很多胭脂气,多了很多坚强。青干班的几位女同学都在打量汤山县两位主官,居然都是女性,据说这二位来头都不小,否则也不可能带动近乎赤贫的汤山县走向富裕。

  阴华馨县长看向小邓同志,展颜笑道:“邓华同志是清远市走出去的干部,说起来还是我们老乡,你在古城县所做的不比汤山县差什么。”

  “阴县长过奖,”邓华赶紧逊谢,在全国闻名的脱贫先进县领导面前,他不敢也不想装大,“那里只是成立一个民俗大市场,远远及不上汤山县把扶贫济困产业化。仅仅是让妇女们劳动致富这一点,我就自叹弗如!”

  林虹微微一笑:“你也不用自谦,说起民俗产品产业化我们殊途同归,唯一的区别古城县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执行者。说白了邓华同志的创意很完美,真正执行起来开始走样,也许黄玉英同志不离开的话,古城县不是今天的局面。”

  学员们都是一愣,这位林书记还真是不忌讳,啥话都敢说,如此直白指着古城县的领导班子,搞不好会闹出轩然大波。难怪都说汤山县两位主官不简单,仅凭说话的犀利就看得出来不同。

  邓华脸色一黯,看看人家汤山县所做的,让每一种民俗产品实行产业化,尽管只是最简单的产业化,更确切地说是乡间作坊。恰恰是这种乡间作坊,更适合老百姓,比方说洋蛇灯组成合作社,合作社的村民每人每天可以生产十五个到二十个。

  洋蛇灯的人工一元五,一个妇女每天生产十五个可以收入二十元以上,一个月足足有六七百块钱收入,县里局长的薪水不过如此!要知道农村妇女想要走出去赚钱不是一般都难,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根本就脱不开身。

  洋蛇灯组成合作社就在村民的场院里,有做竹篾的,有生产铁环的,有往彩纸上印图案的,一条简单的流水线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效率。如此一来足不出村的妇人们,甚至比那些背井离乡的老爷们儿收入都多,还不用担心赊欠工资!

  类似洋蛇灯合作社一样的组织有十几个,正是这些近乎于明代商业行会性质的民间组织,已经被历史淘汰几百年的方式,在民间彰显如此巨大的社会效益,给汤山县的老百姓带来巨大的收益,小邓同志不得不佩服人家绝妙的想法。

  程丹看向邓华的眼神有一丝异色,小家伙居然有这么响亮的名头:“小邓同志很出名吗?”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