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1章 裁撤辽镇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道:

  “卫所制,本质是屯田制,当年太祖高皇帝使用这个制度,是因为国初北方凋零,需要迁移人口北上时起到了稳定北方,同时减少军费支出,才使用的。”

  “然而,自从宣德年间开始,卫所便陷入了腐败无用,连军屯籽粮都越来越少的局面。”

  “唐朝不过百余年便从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而我大明虽然试图转变,却因为财政而中断,这也是我大明武备虽盛,但却接连丢失了努尔干和三宣六慰的原因。”

  朱由检说的很清楚,而朱由校经过点醒,也知道了自家弟弟原来一直以来裁撤卫所的做法,便是在逐步的将“冗兵”问题给解决。

  “哥哥、只要您能解决卫所兵和营兵的“冗兵”问题,大明只需要保证七十到八十万的兵马,就足够横扫四夷。”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忍不住的点头,随即追问道:

  “冗费这件事情,弟弟又准备怎么解决。”

  见朱由校询问这个,朱由检早就腹稿于心中,于是当即说道:

  “冗费、实则是为了应对“冗官”“冗兵”问题所带来的结果,因为庞大的官员、军队数量均由朝廷财政供养,必然造成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巨大花费。”

  “当初宋朝灭亡,便是因为“三冗”,而“三冗”问题并不是北宋独有,反而是我华夏历朝历代都有的问题,但宋朝的“三冗”问题最为严重,没有之一。”

  “宋朝的“三冗”之严重,便是宋仁宗的“庆历新政”,宋神宗的“熙宁变法”“元丰改制”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宋朝缺乏魄力果断的君主,有魄力的君王又偏偏短寿,因此在软弱的君王面对官僚贵族集团的强烈反对时,总会半途而废。”

  “但哥哥和宋朝君王不同,只要掌握了兵权,再等燕山所的学子成年,便可对“三冗”进行变法!”

  朱由检自信的模样,让朱由校都忍不住心痒痒了起来。

  “听弟弟这么说,我倒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若是可以,首要便是先将都察院和言官都给换了!”

  “额……”听着这话,朱由检是明白自家哥哥有多恨言官和都察院御史那群嘴炮了。

  不过也不奇怪、别说对方,就是自己也恨啊……

  “对了、弟弟,这次来燕山,可不只是为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你看看。”

  朱由校忽的想起了正事,随后转头看向了刘若愚,刘若愚见状,也拿出了一份文册,双手递出。

  朱由检疑惑的接过,打开后当即皱紧了眉头。

  这文册记录了从泰昌元年九月,到天启二年五月的所有弹劾奏疏,可以清楚的看到,弹劾对象渐渐从党争变为了对朱由检和御马监。

  “合着党争党争到我头上了?”

  望着这文册在五月的三千多份弹劾奏疏中,齐王和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