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街道上死去的郑军将士,心里也不由一阵后怕。

  步铳的威力远远大于鸟铳和鲁密铳,如果是当初的浙兵遇到眼下的南军都督府,恐怕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果然和殿下所说一样,火器的革新决定了日后的战争。”

  感慨一句,戚元辅转头对十位参将说道:“诸军休息一个时辰,连夜攻下谅山城!”

  “五日后,我们兵临升龙城下!”

  “遵命!”

  拿下三镇的轻松,让诸将的精神得到极大的鼓舞,一直和建虏作战的他们,忽的来南边收拾安南这样的武装势力,只觉得眼下自己可以一鼓作气决定拿下谅山。

  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他们觉得,而是整个南军都督府的士卒们都这样觉得。

  短暂的休整了一个时辰后,大军拔军前往谅山城,当南军都督府三万多兵马围住谅山府时天色渐渐变亮。

  望着如赤潮一般的明军旌旗和明军人马,负责防守的谅山城将领只觉得心头压抑着一口气,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明军没有全部包围谅山城,而是采取围三阙一的方法。

  这是战前就讨论的战术,洪承畴希望能把各城兵马放走,赶往红河三角洲,随后在平原上一举将郑氏十万兵马覆灭,避免郑氏兵马躲入西部山脉和明军进行游击战。

  因此、当战斗打响,轰鸣火炮不断炮击在谅山城头,青砖被打碎,夯土露出的时候,郑高庸当即选择带领五千多残军向南撤退。

  谅山府被戚元辅轻而易举的拿下,洪承畴和马祥麟也分别接管了老街、宣光、大同、高平等地。

  作为安南东大门新安城,也在面对戚金三万兵马抵达时开始撤退。

  一时间、郑主北部边疆不断收缩,等七月初二的时候,山区所有城池尽数丢失。

  “砰!”

  “三天的时间,北部十二县全部丢失,三万多兵马只撤回一万六千多人,这仗你们是怎么打的?!”

  升龙城内,当作为安南黎朝清王的郑梉发怒,在升龙府王宫殿上败退而归的许多郑军文臣武将纷纷低下了头。

  刚满五十岁的郑梉没有想到,武氏、莫氏、老街等三股势力会直接投降明朝,为明军打开进入安南的大门。

  但他更没有想到、在北部布置的三万兵马居然连三天都没有撑住。

  眼下北部丢失,升龙和海阳两县直接暴露在了明军的兵锋之下。

  尽管升龙城还有着作为黎朝精锐的三万御林军和败退下来的一万六千多残军,但能否守住升龙城,这是一个让郑梉举棋不定的问题。

  升龙也就是后世的河内,这座城自唐初建造,最开始是大唐交州总管府辖下的宋平县,也是是后来安南都护府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之后随着唐朝安史之乱后无法节制地方,此地又改为了静海军节度使的驻地。…

  由于此地无论是从南方到北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