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1章 抄家流放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上百万两的支出。

  这听上去或许不多,但如果真的算下来却让人有些唏嘘。

  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确立的俸禄标准,大明朝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

  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

  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到了天启年间,朱由校又按照朱由检的话,将官员俸禄折色为现银发放。

  之后朱由校又觉得一直折色有些不好,毕竟粮价一直在浮动,因此干脆就按照五百文一石的高价永久定额,只发现银。

  这么一来,大明朝正一品官员的月俸就是四十三两五钱银子,而从九品官员则是二两五钱银子。

  这样看来,似乎折色之后,官员的俸禄倒也不是太差,但对比其他朝代的官员,似乎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毕自严开口说道:

  “俸禄的事情,户部有没有仔细想过应该如何提?”

  “殿下,下官以为,我朝俸禄并不低……”

  毕自严忽的回应,答案让朱由检皱眉,而毕自严也继续说道:

  “我大明的官员俸禄,经过殿下的调整,正一品的正俸已经达到了五百二十二两银子一年,从九品也达到了三十两银子,次九品的书吏也达到了十两银子。”

  “算下来,似乎并不算高,但我朝的俸禄并不仅仅只有正俸,还有则例优免。”

  毕自严说起了“则例优兔”,而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免税,免役。

  也就是说,在大明朝当了官员后,就可以不缴田税了,也可以不用去当差役了。

  赋和役,是大明的主要收入形式,而除了当官以外,举人和秀才也是都免的。

  因为他们即便不当官,也被朝廷默认是备选官员了,与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

  秀才可以获得“食廪”,应召各地官学、私学的廪膳生员,由官府分发一定的粮食及日用品,一般能满足个人的生活所需。

  到了一定的年限,或者如果对功名进取绝望了,直接去当地衙门混个吏员也是有,而且还不少。

  不过这辈子当的官可能都不会太大,不入流,七八品也就到头了。

  而说会俸禄的优免,这玩意并不是上不封顶,而是各有级别。

  以天启年间的标准,京官一品是优免三十丁,也就是官员家中有三十个人都不用去衙门当差,服徭役。

  另外、京官一品还能获得“优免田”一千亩,也就是一千田不用交赋税。

  不过这项“优免”,却因为朱由检常常对官员动手,因此总是担心朝廷没银子而对自己下手的官员们,在畏惧朱由检的局面下,也会或多或少的交一点点意思意思。

  此外、除了优免,还有许多来自朝廷给予的灰色收入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