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检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可以说,后者就是前者的替补,一旦前者有谁出现问题,后者就会立马顶替上来。

  加上后者大多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在对外上也不至于软弱可欺,在战略眼光上,更可以说堪称世界一流。

  唯一的尴尬点在于,前者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五六十岁老臣,最年轻的李长庚也五十有七了。

  至于后者年纪也则是不小了,孙传庭和洪承畴都三十六岁了,吴阿衡和杨文岳、沈廷扬三人也三十四五了,最小的便是卢象升,但也有二十九岁了。

  前者能不能挺十年都还是问题,后者虽然能保证二十年太平,但三十年后也成了问题。

  目前来说,朱由检稍微注意的人有暂代兵部左侍郎的王家祯,文选郎中的范景文,以及被他关注到的阎应元,还有在翰林院编撰的倪元璐、黄道周、瞿式耜等人。

  当然,这些人的年纪也比较大了,基本都是三十来岁,因此朱由检主要还是在意一直没有出现的堵胤锡、张煌言,以及……

  孙可望……

  “……”想到孙可望,朱由检微微皱眉,有一些沉默。

  不得不说,单论理政能力,孙可望如果去些浮躁,那无疑是明末第一等级别的存在。

  明末的云南,在大西军入滇以前,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兵灾、灾荒和饥荒一齐降临,连绵不绝。

  沙定洲之乱爆发后,云南人民流亡,饿殚遍地,社会经济完全崩溃。

  孙可望治理云南之初,面临的是“民掘草木以食”、“饥谨病疫,死者八九”、“天灾流行,十死五六,病者枕藉相望,棺木殆尽,死者尽以席裹,埋之荒郊为厚幸”的烂摊子。

  但是在孙可望接手以后,当年生产就迅速恢复,不仅养活了大西军和沐天波等人的军队,还使得云贵丰收。

  不仅如此,在凭借三四百万人养活数万军队的时候,他还有余力开仓赈济百姓。

  这前前后后,孙可望只用了一年时间,就使云南经济从总破产恢复到了“物阜民丰”的地步,“一年土产财赋,足供养兵之需”。

  之后在连续两年丰收的基础上,顺治六年孙可望就解除了“农民诸禁”,并在元宵节时大放花灯,景象甚至超越了明代全盛之时。

  同时也是在这年,孙可望开始进行屯制改革,调整了营庄制中过于理想主义的一些规定,并调整了工商业政策和吏治,从而又迎来了一个丰年。

  这云南军民“挥汗如雨,民富庶兵精强”,耕者有其田、战者有其食,使云南成为了当时全国经济状况最好的地方之一,堪比江南。

  甚至于孙可望在云南的成功治理,还对清廷统治下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巨大影响和吸引力。

  顺治十年清军偏沅巡抚的幕僚丁大任在湖南就听说“滇中人民乐业,云南百姓恬熙,若不知有交兵者”。

  连远离云南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