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飞乃御四海,何其哀哉……”

  朱由检低垂眼帘抿茶,忽的来了这样的一句话。

  成德闻言先是一愣,但马上领会话中深意,连忙开口:

  “辜恩负义,上侵国帑,下掠民财,这些人若是不加以严惩,实属有负殿下,实属有负万岁……”

  “耕地乃国本,分地乃国策,螳臂当车,自然要做好苍穹碾压而过的准备。”

  “这七百三十二人,不过是一班贪官罢了。”

  “殿下在庙堂之上绞尽脑汁,设法弥补亏空,他们在下面掘墙挖根,自视清高。”

  “下官以为,流放已经无法遏制他们,不如押往南京菜市,枭首以正刑罚!”

  他的话说完,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许久之后朱由检才回应:

  “按照你说的办吧,不过不要忘记,都察院虽然公务繁忙,但你还担着北方一京六省学子读书的担子。”

  “我让人送去你院子里的工部文册,户部文册,你应该都看过了吧?”

  “下官看过了,下官以为,先北而后西南,其后海外,最后江南,此乃国策。”成德将自己的想法简单总结而出。

  说白了,江南势大,已经势大得敢于叫嚣朝廷。

  大明二百余年,江南把控庙堂超过九成时间。

  眼下推行全民基础教育,自然是要通过这个政策来降低江南官员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江南再厉害,每年也不过就是能上京六七万人赶考罢了。

  且不提西南和海外,单单北方这一京六省的官学如果树立起来,让数百万学子读书写字,然后再从中选出数万精锐研读进阶的教材,最后让他们参与恩科,同时提高恩科难度。

  那么……

  这样一番操作,江南还能在历次恩科、科举之中斩获头筹吗?

  这次恩科,二十余万人才加,两万四千多人入选,但江南入选学子不过千余人,这已经足够降低了。

  不过、这是一时的,江南的士绅在天启五年、天启六年才开始发力,成果得等到天启十年乃至十一年才能显露出来。

  他们发力了,那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压制江南,让各省占据都差不多,这是国策。

  不然,凭借江南的人口,经济,再加上他们在朝堂上的官员占比,这大明到底是谁的天下?

  成德懂得朱由检的心思,他也在努力的去做。

  他虽然忠直,但不代表他没有欲望。

  他的欲望,就是登临高位,执掌内阁,最后青史留名。

  好名的人,朱由检见的太多,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

  瞧着成德的模样,他沏了沏茶,但这次没有喝下去,而是把茶放在了桌上。

  “内阁和六部议事,在派人前往四川的事情上把你划去,这件事情你知道吧?”

  朱由检没有打哑谜,因为他清楚,以眼下成德的体量,这种消息他肯定已经知道了。

  既然知道,还不哭不闹,也不争吵,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