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2章 不偏不倚杨文岳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给搬到大明来。

  集体供暖,排污管道,街坊划分,还有人行道、公路、马道等等都得分出来。

  这种时候朱由检总是比较感谢崇祯给他留下的绘画记忆。

  “先去吉林府。”

  朱由检看了看四周,便带着百余骑兵向着东南百余里外的吉林府赶去。

  也在他赶路的同时,数千里外的瀛洲北北州府东极港口上,也迎来了杨文岳等人阔别已久的一支队伍。

  “叮铃铃——”

  四月的东极港还透着一股凉意,只是这股凉意在一支船队的抵达后,便被热闹地人群给驱散。

  阔别近一年的北亚墨利加探险队终于回到了大明,而人群之中的杨文岳在看到自家长子杨炳文的时候,也不由地松了一口气。

  没有人知道杨炳文他们是怎么回到大明的,只是相比较他们出去时的船队和人数,回来的人大概只有三分之一。

  “爹……”

  杨炳文下船来到了杨文岳的面前,而杨文岳也微微颔首,双眼之中含着笑意:

  “先回府再说。”

  由于担心杨炳文,杨文岳把自己的布政司衙门临时搬到了东极港附近,因为这是距离北亚墨利加最近的一个瀛洲港口。

  苦等近一年,总算等来了儿子回归,杨文岳是个含蓄的人,和传统的汉人家长一样,不苟言笑,不善表达。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伸出手拍了拍杨炳文的肩膀,随后与他一起上了马车。

  马车上的父子二人聊着一些家长里短,无非就是杨炳文的突然消失,让杨母生气哀伤,以至于杨文岳每月都被妻子从家乡寄来的来信一阵痛骂。

  说到这里时,杨文岳只能露出无奈的苦笑,而杨炳文也笑着安慰自家父亲。

  在这样的家长里短下,两人乘车返回了东极港的临时衙门,并走进了书房坐下。

  懂事的仆人已经倒好了茶水,杨文岳率先端着茶杯抿了一口,然后才放下,聊起了正事:

  “说说看吧,北亚墨利加适不适合就藩建国?”

  杨文岳的话让杨炳文顿了顿,他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才说道:

  “北亚墨利加比起印度厮当有好有坏,好处在于当地的人口与国朝夷民差不多,且国土广袤,但坏处就是太过贫瘠。”

  杨炳文用贫瘠来形容他所见到的北亚墨利加:

  “西部我们登陆的地方,往北几千里都是密林积雪,河流湖泊和沼泽。”

  “往东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山脉,能生活的就只有山脉脚下的丘陵平原,其地不过万余里,顶多能自给自足养活一千万人,再多就不行了。”

  “但是南边的情况不错,我城派四夷馆的官员伪装成为当地的土人南下去大弗朗机国(西班牙)的城邦看了看,那里地势平坦,很适合发展农业,养活四五千万人不成问题。”

  “另外,我们的人在那里打听过,据当地的大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