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四章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早提出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这一论断的是教员。

  他在1925年12月1日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著名文章中,在论述产业无产阶级状况时,特别指出的。

  徐远山跟随韩先楚的装甲师一起到阜新,是因为阜新有一个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那里有超过五万人的矿工,这是最好的兵源。

  1934年5月,日伪当局管理经营东北煤矿的机构伪满洲炭矿株式会社(简称“满炭”)成立,1936年10月1日,“满炭”在阜新成立矿业所,统一经营阜新煤矿,到1939年,阜新矿业所已管辖8个采炭所,计有生产斜井44个、露天矿场3座,在建斜井2个、露天2座,成为“满炭”系统最大的煤矿。

  身为东北人,徐远山很早就听说过“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阜新万人坑”的说法,阜新城南边孙家湾南山的万人坑,占地五平方公里,埋葬着七万矿工的遗骸,这是日本侵略者在生产上奉行“以中国劳工生命攫取资源”的政策,坚持“要煤不要人”造成的。

  所以,除了汉奸,东北人与日本人都有仇,特别是那些矿工与日本人更是有死仇。

  阜新日军最有战斗力的就是这个驻阜联队,其它矿山警备队虽然有两千人以上,但都是分散在各个矿点,而且这些矿警队连轻机枪都很少,遑论火炮了。

  因此,解放军装甲师消灭日军联队、宪兵队和日本警察拿下了阜新城后,趁势控制了火车站和交通要道,然后在阜新城找了几十名东北人的向导,由部分步兵团士兵、装甲团和坦克团分别组成二十多个机械化分队,天亮前把所有矿山点团团包围起来。

  昨夜阜新城激战,有小部分日本矿警队连夜往北边的通辽或东北方向的沈阳逃跑,大部分矿警队仍在驻地防守。

  逃跑的矿警队在天亮后不久,就被装甲师派出的追击部队追上歼灭,之所以把装甲师派来进攻阜新就是利用全师的摩托化,天亮时候阜新周围三十公里范围全被装甲师所控制。

  装甲师的强悍战斗力在阜新平原发挥得淋漓尽致,天亮后一个步兵排战士配上一辆坦克和一辆装甲车的小分队就可以横扫日军的一个小队,而且对方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除逃跑的矿警队被消灭外,天亮后坚守的日本矿警队也遭到灭法要把整个东北从日本人手里解放出来。

  刘大贵决定参加解放军,而且所有矿工都愿意参加解放军,因为矿工也没有别的出路。东北日本人为了防止矿山劳工逃跑,劳工的发型都很特别,不是剃掉两边留着中间,就是剃掉中间留着两边,这样照型即使逃出去的矿工也无处躲藏。

  而且日本人为了方便管理,矿工都是以大队、小队和班级组成的,这也方便解放军管理,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