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三章马来亚共和国成立---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舰载机的要求和训练比陆基飞机更严格。

  事实上,从红鹰战机仿造成功后,在徐远山的安排下,1938年01基地已经有两个项目组着手舰载机的研究。

  一个小组利用徐远山在后世收集到的二战最好舰载机f6f(地狱猫又称泼妇)的技术资料,进行仿造研究;另一个小组却是准备改造红鹰战机上舰的问题。

  钱学森回国成立项目组后,也对舰载机研发进行了协助,特别利用风洞对两款飞机进行各种测试,又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对飞机各部分按要求进行相应一定的微调。

  原时空美国试验让p―51野马战斗机上舰的“海马计划”并不很成功,不过与时间短有关,1944年9月才开始进行,还没有完成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了,试验项目终止。

  不过01基地一开始就有徐远山收集到美军“海马计划”实验的资料,研究就有了针对性。

  红鹰战机的层流机翼阻力小、速度快,但在低速时效率相对较低,导致失速速度较高,这与舰上着陆时需要用尾钩钩住减速电缆、航空母舰甲板的小尺寸、降落路径更短就出现矛盾。

  同时,着舰要求对轮胎要求更高,因为外力帮助减速对机身和起落架的坚固性要求同样更高;还要考虑海面使用出现的高盐和高湿度会大大增加腐蚀海军飞机,机体内的各种材料要求与陆基飞机也是不一样。

  为了提高红鹰战机低速操控性,在机上安装了一个鳍圆角延伸,尾钩安装在加固的舱壁上,弹射器挂钩安装在机身中心线上,

  最后,空间是航空母舰上的稀有商品,折叠机翼是任何舰载机的另一个主要特征。

  当然,01基地研发飞机的一个最大优势,除技术资料外,可以在徐远山帮助下,根据要求从后世拿到相对应的材料和配件。

  比如,为了应付硬载体着陆,轮胎换成了后世定制的特殊高压轮胎和主起落架减震器,以接收到增加的空气压力,减少着陆时的弹跳所承受额外的压力。

  万吨水压机对机体各处主要构建还有起落架的稳固,帮助很大,新的红鹰战机结构材料更坚固。

  后世精巧的液压机使折叠机翼有了可能,而且也没有增加太大的重量。

  当然,徐远山素来坚持的实用性原则也起到一定作用,他收集后世各时代的舰载飞机资料,并指示可以根据风洞数据和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可以对机翼、机体进行调整,兼顾高空高速与低空低速的操控性,最后把红鹰失速的速度从每小时132公里降低到116公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因为这是没有损失多少高空高速性能得到的结果。

  两年多快三年的研发,到1940年底,01基地开始定型海鹰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