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九章进攻印度东大门(1)---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看中国军队如何进攻英属殖民地印度东大门前,还得先了解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历史及后面发展的状况,这样才能理解现时空中国军队攻入印度后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原时空一直到后世,仍有一些印度人感谢英国人,因为正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把四分五裂的印度糅合到一起。

  被殖民了一个多世纪,印度人特别那些文化层次高的政要对于英国可以说是既崇拜又愤恨。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四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有英国背景的印度高知阶层就成为了印度的头面领导人物,甚至这样的身份足以掩盖他们的一切过往,甚至后来是非不分,背叛他们的国家和民族。

  由于独立后的印度领导人对于历史没有良好的评价,对于历史上的价值观和善恶是非没有做出反省,这就滋生了印度领导层狂妄自大的傲慢和目空一切的自负。

  二战后东京审判中,战胜国很多国家法官都赞成对于日本甲级战犯的死刑判决,只有印度法官不仅不支持死刑判决,甚至质疑东京审判,以至于日本当时的外相重光葵还在著作中特意表达了感谢之情。

  中国人常把印度人称“阿三”,那么印度人阿三的这个称号是如何来的?是百年前从中国上海租界流传来的。

  上海当年的英租界中经常会有从印度调来的“打手或警卫”,负责一些杂事,而这些印度人是英国人的忠实“看门狗”,整天警棍乱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词已经广泛流传开来,多含国人调侃印度之意。

  中国曾流传一种说法,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放到印度身上也是非常合适的。

  印度一方自二战胜利后就一直以战胜国和世界第三强国自诩,除在东京审判中,对于惩处战犯方面标新立异式的提出了日本不应由军事法庭审判的谬论,更是在二战之后的时代,因为发起不结盟运动,还一直想要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更是对于周围的国家都很不友善。

  二战后,英国见到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势不可挡,开始让印度独立,但也给印度挖了一个深坑,最后一任殖民地印度总督蒙巴顿提了一个“印巴分治”,本身就身是给印度埋坑,其中最关键的是:印度分成了三大块,东西两块属于“巴基斯坦”国,中间是“印度”国;而且在西“巴基斯坦”国与“印度”国之间,还留下一个未属的克什米尔地区。

  中国人很多人知道“巴铁”……巴基斯坦,但同样很多人不知道原来巴基斯坦国是由西“巴基斯坦”国和东“巴基斯坦”国组成的。

  因为各种宗教和党派利益冲突,二战后独立的印巴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就因为克什米尔地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