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一章进攻印度东大门(3)---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3年1月6日,进攻印度东大门北线的中国军队山地师第54师休整补充粮食、弹药三天后再次出发。

  休整期该师还补充五百名解放军士兵,这是前期战斗减员后的正式补充。

  印度人民军战士没有再补充,刚从英军中俘虏的印度士兵还需要通过诉苦大会进行整编,而且这些刚俘虏的印度士兵技战水平太低也不可能跟上解放军战士的战斗节奏。

  不过为了保证参战部队的战斗力,参战各师都是在战场上随打随补,始终保持满员状态。

  54师把丛林反游击战的两个加强侦察连收回来后,全师只是减员了八百名印度战士(大部分是受伤),并没有影响多少战斗力。

  54师出发的时候,西边30公里的佩格英军防线已经被另外两个山地师攻破,再往西的道路好走一些,继续前进一百二十公里就是那加兰邦首府科希马。

  当天54师行军就超过佩格再次成为北路中国军队的前锋队伍,另外两个攻打佩格英军防线的两个山地师要休整一天,前面路途的英军防守部队已经不多。

  因为英军在佩格与梅卢里连续丢失两个步兵师后,负责防守科希马的英军第14集团军利姆中将开始把兵力收缩到科希马周围,利用周边的山区地形构筑科希马防御阵地。

  这也是利姆中将的无奈,虽然在那加兰邦英军第14集团军和其它英印部队有近十万兵力,但前期在边境线防守阻击的两个步兵师丢失后,利姆中将能指挥科希马周围的部队已经不足七万人,而根据他获悉的情报,前来进攻的中国军队兵力超过十万人。

  科希马虽然是那加兰邦首府,但只有三万多人的小城,而且还是一个山城,民众住宅分布在三、四个山坡上。

  但科希马地理位置很重要,西边七十公里的迪马普尔是阿萨姆平原的入口,而且如果科希马丢失的话,那么南边曼尼普尔邦及首府英帕尔的盆地附近二十万英军就没有退路,英帕尔南边就是印度洋,想从海上撤退也不可能,因为中国海军刚打完菲律宾群岛群后就派出拥有一艘航母的一支航母舰队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了印度洋,就在孟加拉湾虎视眈眈。

  英军在科希马一线布置有四万多人,而在迪马普尔布置两万多人。

  利姆中将现在只能凭借英军一战中所积累下来的防御经验据险而守,另外他就是指望中国军队因后勤补给不足、久攻不下而退兵。

  在钦敦江西岸的那加山区,很多地形只适合畜力运输,就连英军在很多时候也是使用畜力充当山间运输工具。

  从这可以看出英国人还没有了解到中国土共政府对印度作战的决心:中国已经利用一年多时间修建中缅公路,直通印缅边境,从边境进入印度境内的一百多公里,光北线使用有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