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七章中央红军北上接应---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时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人数说法有比较大的出入,不过大多数是采纳了7000人这个数字,其中是有原因的。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6月18日会师前,兵力还在万人,后来为了方便作战指挥把红一方面军的第五军、第三十二军还有中央纵队的干部团,共5000人调到红四方面军配合作战。

  这也是中央红军也称红一方面军在川西仅剩9000人的缘故,但这里开始出现一些统计上的模糊。

  红一方面军被称为中央红军,就是因为有中央机关随该方面军行动,当兵力人数较多时,机关人数并不很突出。

  但作战部队一下子调出了5000人,那就不一样了。

  这就出现一些高级领导人和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回忆叙述中提到进入甘肃时,红一方面军有上万人,当然其中还有少量生活不下去的川西老百姓跟随部队行动。

  到陕北后,因为中央机关的分开,部分干部沿途就地转入根据地去组织地方工作,因此到达陕北时,红一方面军战斗部队人员仅为7000人也是合情合理。

  现在的民国时空,红一方面军在哈达辅镇周围休整,总人数万余人与红二十五军现在兵力万人数相当。

  但前者后劲大多了,因为干部所占的比例大,而后者新兵居多。

  这也是徐远山认为,两地红军会师后,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及第十五军团在甘肃能够迅速发展到五万人兵力的原因。

  等他见到教员时,教员的魄力更让他佩服,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现在兼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政委的教员,知道徐远山率领龙组部队南下来汇合时,派出彭军团长率部北上接应。

  原来时空历史,红三军团因为长征充当中央红军开路先锋,损失巨大减员严重,因此在7月21日缩编成第三军。

  徐远山穿越到民国时空后,7月初红二十五军联系上了中央,红三军团再没有被缩编。

  这又是一个蝴蝶效应。

  红三军团有四个团,分别是第10、11、12、13团(师级已经撤编),每个团兵力一千二百人左右。

  彭军团长带一个团红军战士北上接应,说是选战斗力最强的团,实际上四个团战斗力都差不多,略强一些就是第10团。

  该团的团长是张宗逊,政委是黄克诚。

  张宗逊黄埔军校出身,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还上了井岗山,原时空的开国上将。

  不过,中央红军长征及红军时期中能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黄克诚应该能算上其中的一员。

  黄克诚不仅参加革命早,同样是跟随朱总司令上井冈山与教员会师,是文武兼备猛将,更是无私无畏信仰坚定的党员,但同时因为直言批评左倾冒险主义,多次遭批评和降职。

  和韩先楚在排、连级干部多次起起落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