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祖宗家庙_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如,紫帐汗国的领土渐渐扩张之后,李家就从河北地迁走,带着家乡的民众,来到了新攻取的喀尔巴阡山西麓地区。也是在那里,他们很快从被海伦娜太后打击后的颓势中恢复了起来。而曹氏现在虽然还没迁徙,但曹老将军已经留下遗嘱,他和妻子今后就安葬在罗斯地区,当年曾经流亡过的地方。

  连郭氏自己也是如此。郭砥的安葬地,其实不在这边,而是在诺夫哥罗德以北,他建立的新城里。只是那边实在太远了,所以他还有个牌位,在这边的家族教堂里,方便在大都任职的众人,可以来祭拜。

  至于历代大汗,陵墓就更加分散了。

  先汗伯颜帖木儿就葬在汗国中央,按照他本人当初的要求,不安排过多的设施和守陵人员,每年只用当地的麦酒和葡萄酒祭祀,让旁边村落的人代为维护。而从第二代约翰七世开始,紫帐汗国就依据需要,确定陵园位置,并且迁徙百姓,加以保护。

  约翰七世因为饮酒过量去世之后,就安葬在东色雷斯。在张大牧首的主持下,按照当地习俗,修建了拜上帝教教堂,把先汗安葬在教堂里,并从罗马尼亚地区,迁徙了六百户富裕、勇敢、家族兴旺的人,在教堂旁定居,一边保护大汗的陵园,一边也威慑附近刚刚被纳入掌控的希腊人。

  这个习惯,之后也延续了下来。到历代最强势的巴西尔三世去世时,按照他的遗嘱,汗廷把灵柩送到了被他征服的匈牙利地区,在布达城以东百多里处,拆除当地的公教教堂,兴建了一座巨大的拜上帝教教堂。

  尹大牧首主持了教堂的开光仪式,取名为“天兄救世大教堂”,作为陵园。教堂从巴西尔三世去世之前几年,就开始修建,在此期间,汗廷先后从塞尔维亚、希腊南部、特拉布宗等地,迁徙大族、豪强、富商等五千多户,居住在附近多处村镇里,完成兴建教堂和守护陵墓等工作。算上组织人手、重新开垦荒地、建设守陵人村镇的时间,前后花了十年才算完成。工程结束的时候,已经是王大喇嘛当大牧首了。

  来自不同地方,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就这样混合了起来。而祖宗的坟墓、牌位,又和后世的生者一样,随着罗马的兴起散往各地。直到现在,郭康想起这些,都有些感慨。

  众人穿过了写着“国之柱石”的牌坊,当地的行省官员、战团军官和各种地方头面人物,都已经前来迎接了。义父继续代表家族,和他们逐一寒暄,表达问候。

  按习惯,当地代表们已经安排好了午宴,准备给他们接风洗尘。这边自然也不会不给人家面子。邀请完之后,众人就一路前往教堂。而郭康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估计就都会在这样的应酬中度过了。

  郭氏的教堂规模不算大,虽然已经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