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8章_靖难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便发现,这些东西并非是王回发现的,而是自家父亲曾经下发的一些政策。

  王回所做的,便是提前布局,同时整合了自家父亲的那些政策,经过裁汰后简练成为了这本《北地利弊革变》奏疏。

  他还未看完,朱高煦便已经开口道:“以此本奏疏,你当入燕台……”

  修燕台,铸金身,绘画像,这是大明臣子自永乐以来的最高荣誉。

  面对这样的荣誉,王却只是不紧不慢的作揖行礼,而后才开口道:

  “臣这本奏疏,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以臣之才智,已经不足以完善此本奏疏,故此才前来将奏疏呈于陛下,望陛下将其完善后,准朝廷对北地进行革变。”

  面对王回的这番话,朱高煦有些感叹。

  这些年他一直在扶持北方,可北方却鲜有能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人,亦或者说,北方的官员根本跟不上他的思维。

  如今北方出了王回,虽然朱高煦此前对他百般忌惮,但现在却不免庆幸有他。

  朱高煦的时间不够多,每日处理政务便让他分身乏术,更何况他还要撰写书册传于后世子孙,所以想要翻阅存档奏疏来了解地方,并对北方提出笼统的经济改革这种事情,是他所难以兼并做到的。

  有王回这本奏疏作为基础,他便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将北方的经济改革给做出调整和安排。

  “此项变革,你预期十年完成,不知要耗费多少钱粮”

  王回并未在奏疏上书写钱粮,毕竟他并不知道这本奏疏是否会存档,又是否会被有心人翻阅。

  正因为他这般举动,朱高煦已然料到了这件事情会耗费很大。

  王回没有参与江南和西南的争端,为的就是这件事情……

  “以臣之估算,大约需要五千万贯左右……”

  王回恭敬作揖,而后给出回答。

  这个回答让一旁的朱瞻壑瞳孔紧缩,反倒是朱高煦早就预料到了,并未感到吃惊。

  现在大明的许多官员虽然接受的是新学,但思维依旧没有彻底转变过来,类似王回这种人是很少的,大部分都被朱高煦聚集起来投入太学了。

  不过这并非说太学单拉几个出来都是王回,毕竟能像王回这种有权谋手段,还能以新学思维进行治国的人太少了。

  许多官员尽管一直见到了蒸汽机车、蒸汽机船、自行车、和黄包车、化肥等科技产物,但他们只是局限于了解,并没有多少人会前往工厂询问那些机器的造价,制造机器的时间和流程等等。

  恰好,王回在吉林那几年,他一直在各个工厂走动,同时通过邸报和张孟存等人传给他的奏疏了解北方各处情况。

  全因如此,他才能写出如此完善的革新奏疏。

  一台大型的机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是以年计数的,耗费的钱粮也是以万计数。

  类似北方的三大船厂虽然得到了拨款,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