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7章 龙文章的恶趣味_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没有尽兴的失落!

  仿佛他更希望孟烦了能坚持下去,继续堵在前面纹丝不动,这样才能让他好好的发泄心里的郁闷。

  作为车头的孟烦了没有再堵路,突击队的第一步进洞训练开始步入正轨。

  前后历时将近十分钟时间。

  随着最后一名队员消失在油桶口,两百名突击队员悉数进入甬道里面,开始他们的漫长的“爬行之旅”。

  在六十公分高度的甬道内爬行,克服黑暗和幽闭空间的压抑,才仅仅只是这项挑战的开始。

  狭窄空间带来的那种束缚,那种前后上下被阻挡的压制,才是前进的最大阻碍。

  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男人来说,趴下去往前爬高度就达到了四五十公分,而油桶口径才只有六十公分左右。

  这就导致往前爬的时候,所有人都只能被迫低着头。

  抬头就会磕到顶部!

  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前进,对常人来说是非常的难受的。

  再加上参加训练的人携带了武器,除了铺盖之外其他的都带上了,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身体围度和负重。

  这就导致突击队员爬行时,每一步前进都非常费力。

  除了这些之外。

  由于人在剧烈运动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而管道离开的这些通风口,并不足以迅速补充消耗的氧气,只能保证不让里面的人缺氧闷气。

  类似高原中的氧气稀薄环境,成了所有队员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

  松山上日军挖掘的那些甬道,并没有单独挖掘通风口进行通风,全靠地下工事的通风设备维持。

  到时候突击队钻进日军甬道中,空气稀薄程度只会更加严重。

  如果突击队员不能够适应低氧环境,等行动开始进入松山的甬道中,一个个都会因为缺氧而身体虚弱。

  到时候别说是拖着武器往前走,只怕是喘口气都会费劲。

  抛开这几个主要的困难点,诸如此类的小问题还有很多,都需要队员们在训练中去适应。

  而充分适应并克服这些困难,就是这次训练所要达成的目标。

  尽管练的这些东西出了甬道后,在外面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作用,对战斗力的提升微乎其微。

  可是为了a计划的成功,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甚至再长的时间都在所不惜,这个专项训练都必须练下去,直到所有突击队员能克服所有问题。

  克服并适应甬道中的低氧环境,以及在甬道中如何快速前进。

  这两方面并不需要特别的去“照顾”,只要让突击队员每天爬上几十趟,时间长了自然就适应了。

  人类的身体是非常神奇的,自我调整能力超乎寻常。

  可对于一些发生在甬道之内,意料之外的特殊事件,或者是临场的突发事件,就没法通过“习以为常”来完成。

  这些都需要封云天和龙文章,指挥“教练组”携带道具来辅助完成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