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六章 纸上谈兵 5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考虑换帅,秦王肯定也在考虑换帅,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如果在秦国换帅之前,我军出其不意发动雷霆攻击,或许可以打破僵局,赢得战争的胜利!”

  赵孝成王听了他的话,十分高兴,回去以后,就迫不及待地提拔赵括为将军,并给与了不少的赏赐。

  赵王也不想一下子就提拔赵括为大将,但通过近臣,透露出了想要拜赵括为大将的意向,而且是让他去接替廉颇。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随父从军,好读兵法,理论水平很高,在论战中,经常连父亲赵奢也辩不过他。

  他以前经常为父亲出谋划筹,想出一些比较有水准的战略和战术构想,这次他在论战中提出进攻秦军的思路,在座那么多赵国得名将,都没有能够驳倒他。

  赵国从来就不缺名将,除了廉颇、李牧等宿将,赵括是赵国年轻一代将领的佼佼者。

  赵括具有成为一代名将的基本素质和本钱,假以时日,经过实战演练,应能扬名立万。

  赵奢对儿子赵括的谋略,其实也是非常认可的,但他认为不适合做一军之主帅。

  主要是赵括的武功不强,士兵对他的信任度不够,他无法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因而实现不了他制定的战略战术,在战场上当主将,反而必败!

  赵奢对儿子的评价,自然不会到处宣扬,赵孝成王自然也不知道。

  赵孝成王只是稍微露出了换帅的意思,就有很多人为了讨好赵王,都递上了用赵括代替廉颇的奏本。

  当赵孝成王提出这个方案以后,以前如同自由市场一样争吵不休的赵国朝堂,出现了非常诡异的局面,那就是大臣们的意见惊人的一致,都同意用赵括取代廉颇。

  一个原因,是秦国范雎花费的重金起到作用,有一部分本该为反对而反对的人,被金钱封住了嘴。

  第二个原因,则是赵括是赵奢之子,而赵奢则属于平原君赵胜提拔起来的人。从接受上党郡,到赵括替代廉颇,平原君赵胜对这些决定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原因,则是赵括以往跟随父亲在战场上表现不俗,这次论战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就连田单、李牧这些名将,这次破天荒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都珍惜羽毛,自己不想去冒险,打这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

  如果一直让廉颇留在那里坚守,光是粮草的压力,就能够直接拖垮赵国,到时没有了粮草,就算是廉颇,也只能领军投降!

  如果他们执意反对,赵王万一听了他们的建议,少不得让强迫他们自己去接替廉颇,这是典型的惹火上身!

  现在的战争态势,经过多次论战,大家都已经明白,其实就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赵王也知道,以赵国的实力,要想正面击败秦国,难度非常之大!!

  赵王其所以决定主动发起进攻,以四十万赵军对六十万秦军,他也知道并没有胜算。

  这就是虚张声势的“讹诈”战术!所谓“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