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3章 鼎足而三(2)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怨?后来张绣在官渡之战的前夕主动投奔曹操,得到一时的重用。

  而现在张家已经不复存在?传言就是曹丕的手笔。

  孙权被魏国封为吴王,吴国因而被视为魏的附庸国,孙权的部将,在与刘备和曹丕军队的交手中,总觉的低人一头,为此感到很不自在。

  现在孙权击败了刘备,声势大振。

  孙权军中大多将领更认为,和魏国联盟不再是吴国的助力,反而是一道枷锁。

  就连孙权也认为,与魏国的联盟已经没有必要,他翻脸成仇的心思,比曹丕更加急切、

  孙权觉得应该提前结束联盟,以便为自己称帝创造条件。

  因此,孙权还不犹豫拒绝了曹丕索要质子的要求。

  曹丕和孙权心照不宣,魏国和吴国之间,已经没有了缓和的余地,唯有一战而已。

  曹丕要的就是师出有名,孙权拒绝送质子以后,他立即下令三路大军同时攻击。

  曹丕从孙刘在荆州的战争中总结经验,认为只要打过长江,依靠骑兵的优势,有信心收复整个江东。

  曹丕的三路大军,是他替父亲曹操的复仇之战,可以说名将尽出,势在必得!

  中路主将,是曹家威名卓著、职位最高的大司马曹仁,是当时魏国名副其实的军中第一人,率领军师蒋济、大将常雕、王双等。

  东路主将,是被曹操称为曹家麒麟儿的征东大将军曹休,兵出洞口,麾下有威名赫赫的张辽、臧霸两大名将。

  西路更是名将云集,不但有曹家第二代能力最强的上军大将军曹真,更有张郃,徐晃等军中宿将,还有夏侯家的骄子夏侯尚。

  魏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拉开帷幕,孙权在象征性地写了一封求和信给曹丕,被拒绝之后,理直气壮地展开了还击。

  中路以朱桓和骆统等人,守濡须口对付曹仁;东路以吕范为主将,率徐盛,全琮和孙韶等人抵抗曹休,同时贺齐在后方策应。西路除了朱然坚守江陵之外,诸葛瑾和潘璋等人,也从夷陵前线回援江陵。

  孙权自己屯兵武昌,以为策应。

  从兵力部署和双方将领的能力来,显然是曹丕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孙权虽然战胜刘备,但刘备败退白帝城以后,并没有返回成都的迹象,而是一直驻扎在白帝城,显然是不甘心失败。

  孙权不得不防,大都督陆逊,一直在宜都驻防刘备。

  ……

  ……

  曹丕能够击败曹植顺利继位,自有过人之处!

  他八岁时能文,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在军事上,也算久经沙场。

  他十岁就与哥哥曹昂跟随父亲出征宛城与张绣结下仇怨,其后从征刘表、孙权,参加赤壁之战。

  曹操攻打濡须坞的战役,曹丕也曾经跟随。

  因此,曹丕对自己的军事才,是相当的自负的。

  当时刘备采用连营之法,曹丕就预见到刘备必败,做好了出其不意进攻孙权的准备。

  这次蓄谋已久的三路进攻,曹丕非常期待,他认为打过长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为了享受胜利,曹丕想要第一时间渡过长江,跃马江东。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