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9章 各有谋算(20)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9章各有谋算(20)

  孙韶作为孙氏宗室参战的唯一大将,他的压力也不小!

  这次战斗能否立下战功,关系到孙氏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孙韶可不是孙氏嫡系,他的祖上本姓俞,孙韶的伯父孙河追随孙策,忠心耿耿,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整个家族列名孙氏家族之中。

  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军队,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任广陵太守、偏将军。

  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受封吴王,升任他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他的这个身份,在孙氏家族中相当于家奴赐姓,地位还比不上孙氏旁系。

  也是因为他的这种身份,他和堂弟孙恒都得到孙权的重用,手握重兵。

  反而是孙权的几个亲兄弟,都没有统领兵马。

  就连外放丹杨太守的弟弟孙翊,都没有兵权,最后落得被手下将领刺杀。

  孙韶这次代表孙氏宗室将领出战,如果按照徐盛的防守布局,这次基本就没有他什么事情,孙权要想在军队中安插更多的宗室将领的想法就落空了。

  孙韶的辈分虽然是孙权的侄子,实际上年龄相差不大。

  孙韶小时候,因为叔父孙河的关系,曾经作为陪读和孙权一起学文习武。

  孙权年龄大了几岁,无论是兵法谋略还是武艺,都在孙韶之上。

  孙权是天生的孩子王,在一起玩耍时,孙韶对孙权言听计从,就是一个铁杆小弟。

  赤壁之战大胜曹操以后,孙权坐稳了江山,他踌躇满志,不想让哥哥孙策专美于前,他也想领军杀敌、开疆拓土。

  他几次亲自领兵渡江,在合肥作战,希望能够在淮泗地区开疆拓土,打开局面,进而进军中原。

  但事与愿违,在优势兵力下,孙权几次铩羽而归,反而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

  孙权不是一个偏执的人,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自己不亲自领兵出战,重用自己一手培养的孙皎、孙恒等宗师将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在他的支持下,孙皎、孙恒先后参加了偷袭荆州和夷陵之战,取得了一定战绩。

  得到了荆州,虽然背上了背信弃义的名声,怎算是实现了孙权开疆拓土的愿望。

  按道理,也算说得过去,但孙权心里还是不满意。

  孙策死前,曾经对孙权说过这样一段话: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当时旁边听到这话的文臣武将可不少!

  孙策这话听起来,怎么也是夸赞之词,大部分也认可孙策的话语,认为孙权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但孙权却听起来非常刺耳,认为孙策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军事才能,仅仅是一个守成之主。

  孙权却认为自己文武全才,开战场上也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