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3章 各有谋算(24)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惹得起的。

  丁奉与徐盛虽然是至交好友,但他可不想把自己牵涉到徐盛与孙氏将领的争端之中,就只身前来向徐盛报告。

  经过仔细思量,徐盛已经恢复理智。

  知道孙韶已经执行孙权的命令了,他要想瞒住是不可能的。

  丁奉是徐盛老搭档,也是他难得的至交好友,两人之间也没有太多秘密可言,他就坦然把孙权的决定告诉了丁奉。

  徐盛现在纠结的已经不是面子问题,而是要不要接应孙韶。

  丁奉听了徐盛的话以后,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因为他丁奉惯于冲锋陷阵,而这次徐盛的战略是全线防守,他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立功的机会了。

  现在孙权突然用孙韶出奇兵往广陵伏击曹丕,其实这正是丁奉擅长的战术。

  丁奉作为徐盛的副将,如果孙韶没有提出主动出击的计策,丁奉其实也想委婉向徐盛请命:自己领兵偷袭曹丕的大军。

  但孙韶提出以后,他就只能站在徐盛的立场,绝不能出言支持孙韶。

  现在孙韶得到了孙权的支持,丁奉也想立功,就对徐盛进言道:

  “文向,孙韶领兵过江,如果大败而归,不但折了我军锐气,于吴王面上不好看,不如让末将领军前往接应,无论成败,都有将军的一份功劳,而且显得将军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必能得到吴王的赏识。”

  徐盛一听丁奉说的有理,就命丁奉引三千兵,悄悄渡江,跟在孙韶后面,暗中接应。

  ……

  ……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了经验教训。

  他上位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不惜对自己的亲兄弟动手,稳定政权局势。

  他深知,只有加强巩固自己的集权,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利宝座。

  他一开始,是从朝廷文官开始的。

  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额,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

  他任命心腹谋士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任命忠于曹氏的夏侯惇为大将军。

  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给曹丕敲响了警钟。

  曹派苏则督军迅速平定叛乱,他对军队的领导权非常重视。

  汉末以来,青、徐一带存在着以臧霸、孙观等地方军阀为首的割据势力。

  他们虽归顺曹操,但因为他们归顺的时期特殊,刚好是曹操与袁绍对立之时,可谓雪中送炭。

  曹操对他们给与了最大限度的优待,他们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

  就算以后曹操统一了整个北方,但因为青徐兵在藏霸的约束下中规中矩,曹操找不到解除他们军权的借口,不得不对他们采取羁縻政策。

  曹操刚死,在洛阳的青、徐兵就发生了骚动。

  曹丕还没有坐稳位置,采取了抚而不讨的策略,稳住了他们,控制了局面。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调用臧霸的青徐兵,并借机剥夺了他的兵权。

  在解除藏霸的兵权以后,曹丕采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把藏霸调到京城任执金吾,并予以各种特权优待。

  藏霸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安心在京城享福,并没有什么异常行为。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