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术与打法的不同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的直瞄火炮,极为缺乏。除了旅一级的部队有一个平射炮连编制之外,团以下部队除了装备有一些掷弹筒之外,没有任何的轻型直瞄武器。

  要是按照他们的打法,在日伪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发动的攻势都是以连为建制的话。以关内部队的火力标准,恐怕一个小时都守不住。火力上的差距,装备上的距离,造成了双方各自的战术运用也不同。

  如果在反斜面阵地上,构筑一些坑道的事情,挺进军的部队没有想到的话。那么在前沿只部署部分兵力,其余的部队作为预备队,为了防止日伪军炮火杀伤放在反斜面的道理,山上这些实战经验丰富的部队指挥员并非不明白。

  但将手中有限的部队集中在主峰不大的阵地上,硬扛着日伪军炮火作战,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作为主要火力支柱的重机枪损耗余烬之后,为了增加火力密度,三团在山上的部队,只能手中的兵力全部投入到一线阵地。

  没有办法,现在兵力不足,之前作为主要作战模式的白刃战打不起。要想尽可能的依靠火力杀伤日伪军守住阵地,作为主要火力支撑的轻重机枪却又在对面一零五二高地日伪军炮兵的炮击之下,损失惨重。

  为了弥补火力上的不足,原来的防御部队只能以排枪的方式作战,以尽可能的增加火力密度。这种打法,固然付出的代价不小,但是总比打白刃战要好的多。在前沿阵地上只放上一个排的兵力,怎么可能集中到足够的火力?

  不过三团部队在战斗之中伤亡这么大,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些连级指挥员,虽然实战经验丰富,但是在火力与战术运用上还是有些不足。在战斗之中,只讲究死打硬拼,战斗之中不太注意兵力部署上的调整。

  这也是三团防御部队伤亡惨重的另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如果上山的各个连的指挥员,能在战斗之中注意战斗之中的战术调整,伤亡率也许不会这么高。当然日伪军的炮击力度空前,炮弹的炸点几乎是跟着发起进攻的部队进攻的脚步,让防御部队只能硬着头皮硬抗也是一个原因。

  如果不是有坚强的意志在支撑的话,按照现在三团部队的伤亡比例,换了任何一支部队都早就崩溃了。除了他们目前的对手日军之外,没有那支部队还能在全团有生力量几乎消耗干净的情况之下,还能在阵地上坚持。

  鉴于原守军在战术运用上的失误,以及一六一三主峰上的实际情况。在已经来不及请示山下的情况之下,带队上山的抗联连长将大部分的部队放到反斜面,正面防御阵地只留下一个加强排。同时利用炮火和日伪军发起攻击的间隙,快速的重新部署反步兵定向雷。

  但一线防御兵力的减弱,并不意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