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零三章 底气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比却要少的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弹药也即将过期,在不用掉只能报废。

  以及考虑到使用缴获日军弹药的原因,所以运往关内的武器之中,缴获的日军武器也占了相当的一部分。抗联虽说将江北支援七九口径的武器,大部分都转给了关内部队,但是眼下抗联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储备。

  特别是关内非主流的法式口径武器,抗联手中的数量还是相当多的。通过海拉尔一战,手中苏制轻武器的数量,也不在少数。这些口径武器,在关内战场上都是非主流口径。即便移交给关内部队,弹药补充也相对困难。所以这些武器,抗联一直还都作为储备武器使用。

  而且各个新编团,大部分都是由地方部队加上新兵团升级来的。按照抗联目前的轻武器配置,各二级军区下属部队,除了军区直属独立旅之外,一般并不配置新式的自动步枪与班用机枪。绝大部分,都还使用的是老式轻重机枪。

  即便是各个二级军区直属各个独立旅,也没有配备通用机枪、十四毫米机枪和二十三毫米高炮。通用机枪一般是以法制、波兰造或是日制重机枪代替,十四毫米高射机枪和二十三毫米高炮等防空武器,装备的还是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

  只不过轻武器,都已经换装为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编制之中也有一部分无后坐力炮和重迫击炮。之所以没有全部换装,除了库存的这批武器不能浪费之外,也多少考虑到弹药的储备,以及新式通用机枪目前的产量在保证主力换装,以及需要保留一定的储备之外,还有一定的不足。所以地方部队按照建制不同,换装的速度和配置的情况也不同。

  最关键的是作为地方部队,这些军区部队换装都被排在第二波次。而且他们在接替主力与日伪军对峙的时候,为了尽可能的保密,也就没有全部换装。至于分区的部队以及各个新编团,则并没有太多的必要全部换装。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这些由原各个分区部队加上新兵团升级成的新编团,还未来得及换装新式武器。还是使用原来苏联转交的波兰造和法国造的步机枪,每个团没有高炮连,只有一个苏联转让过来,经过改进的德什卡十二毫米高射机枪连。

  但虽说装备无法和老部队相比,尤其是在炮兵武器和兵员结构上差距较大。但是真实的战斗力,却是远非关东军想象的那样。至少在真实的战斗力上,不比关内战场上重庆的那几只王牌军差。

  而且在我军特有的政治教育之下,他们并不缺乏热血,甚至战斗热情还相当高。而且相对于那些久经战火的老兵来说,这些还没有真正尝过战火滋味的新兵显得更加兴奋。这一战过后,经过战火的考验他们就会真正的成熟起来。

  正是有了这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