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三章 使用德国战俘带来的麻烦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联北满根据地过的吃饱、穿暖,还有相当于国内薪金水平百分之五十的薪金可拿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

  有了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再加上德国人一向严谨的工作态度。抗联交换来的这批德国人工作还是相当卖力的,几乎可以说的上是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使得抗联各个军兵种的指挥与协同能力,在短时间之内有一个较大的飞跃,甚至可以说是质变。为四四年下半年的全面大反攻,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当然引进这批德国人才,也不是一点麻烦都没有。除了中央很多人认为杨震这个引进所谓法西斯人才为己用的举动,严重的缺乏敌我之分,没有大是大非的观念之外。更为麻烦的是,抗联之中严重的缺乏精通德语人才,给双方在沟通上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但是最麻烦的事情,反倒是出现在战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决定遣返这批已经完成使命的德国人的时候。这些被移交之前在苏联战俘营之中吃足了苦头的德国人,除了部分原本就是在东德,或是家人还留在东德的之外。

  其余的不是要求留在中国,就是坚决要求去西德。至于苏联人控制的东德,大部分人是打死也不回去的。这些人在战俘营中吃够了苏军的苦头,对于返回苏联控制的东德,几乎可以用畏惧来形容,

  对于这些德国的人要求,中央也很犹豫。东德虽然建国的时间晚于新中国六天的时间,但是在二十天之后便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虽说此时的中央并未执行一边倒的政策,但是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毕竟要重视一些。

  而且此时刚建国的东德政府,出于本身经济建设需要,以及恢复在二战末期作为主战场,整个东德地区几乎被打成一片平地工业的考虑。早在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前的半个月,就向中央提出索要这批数量到四五年底,已经高达十余万的在华德国人。

  除了派专人专门来华做这些德国人的工作之外,还通过苏联向中央大势施压。试图利用苏联人所谓的对华影响力,逼着中国政府将这些德国人全部移交给东德方面,以缓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只是这批德国人,除了部分本身家乡就在东德的之外,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买这个账。不仅家人在西德的德国人坚决反对去东德,就连部分籍贯是东德的,也坚决不去东德定居。不过这些人敢这么坚决,也就是在对他们相当宽容的中国。

  如果换了苏联人,你不是不去社会主义东德祖国,非要去资本主义的西德吗?那么好,你们就干脆谁也别回去了。要么留在苏联,继续为苏维埃开发西伯利亚或是外高加索、中亚地区做贡献。要么地大物博的苏联人是不会浪费一些地皮和子弹,送你们去见上帝。

  正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