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队,现有的主力作战部队还是以去年年初,至今年上半年在根据地内动员的兵力为主。

  在目前抗联的总兵力,连同地方部队和社会部所属部队,再加上高射炮、工兵、铁道兵等在直属部队在内,已经将近五十万人的规模左右。按照这个数字,根据地内动员的兵力数量可想而知。

  再加上引进的一系列大型工厂所需正在抓紧时间培养的工人,以及搞地方基建所需的大批工人。整个北满根据地内,单单工业基本建设以及征集兵员,所动员的人口不下近百万。这个所需人口,特别是青壮年的数量。对于整个根据地内的人口基数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要知道目前老根据地内这一千余万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在纸面上。实际上只有九百多万百姓之中,可不都是符合征兵的青壮年。其中的老弱妇孺,至少要占据将三分之一左右的数量。也就是说,至少有近四百万人口是不适合征兵的女人、老人和孩子,以及青少年。

  剩下的六百多万青壮年人口之中,三十岁以上的、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人口,又要除去三分之一,二百万人左右。除了这二百万人剩余的人之中可以动员入伍的,最多也就在四百万人左右。

  而这四百万人口,看起来数量的确不少,但是这其中还要除去按照东北局和抗联规定,必须要升学的人数,以及在城市之中从事不可替代工作的人口。也就是说,剩下可供抗联征兵的青壮年人口也就三百多万。

  但是这剩下的三百万人口之中,还要按照杨震一拖二,甚至是一拖三的要求。除去为各个工厂最起码准备的三四十万以上工人的数量,以及从事建筑业、商业、手工业等必须的人口。最关键的是,在缺乏大量农业机械设备的情况之下,所必须要保留的大量农业人口。

  保留足够的青壮年作为农业人口,这是一个关系到根据地未来粮食产量,乃至根据地是否稳定的最基本底线。民以食为天,没有了足够的粮食,先不说老百姓造不造反,就是部队也无法稳定,甚至保持行军作战。

  保证农业所需人口数量,满足未来所需粮食生产,也是目前抗联兵力无法放手征兵的最主要原因。再加上剔除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以及身体上有肺结核、梅毒、性病,以及残疾等原因无法应征入伍的人口。

  在不影响到根据地稳定,以及未来后续发展的情况之下,眼下剩下的可供征兵的人口数量,选择余地就已经是非常的小了。可以说保证了这个,就保证不了那个。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征兵数量就受到严格的限制。新区的确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在满足抗联的基础上,已经再无力满足挺进军所需补充兵员。

  抗联总不能将所有的青壮年,都拉来当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