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胜于无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佩八远程重型轰炸机轰炸柏林,只有四架飞抵目标的战例出现。

  剩下的不是因为迷航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就是被自己人给打了下来。更多的是因为发动机的故障坠毁在中途。苏军的远程轰炸战术,以及实际的训练水平在杨震的眼中,简直可以说就是低能。

  大清洗带来的后果,不单单是苏军的大脑被打碎,更可怕的军事观念和训练上的影响。而这一切,在战场上是需要用鲜血来弥补的。苏军对德轰炸,已经是他们的飞行员和航空兵做到了极限,但是除了向德国人显示自己抵抗下去的决心之外,其轰炸成果几乎没有。

  几次行动从第一次开始到因为战局的影响,而彻底停止行动的十余次空袭,没有一次哪怕是勉强算的上成功。所有参战航空兵,不分海空军在行动之中出现迷航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一百。

  苏军对德轰炸的战例,已经表明了以苏军现在的能力,要想完成海上长途飞行轰炸,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杨震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只是聊胜于无而已,内心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提出这个要求只不过是去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以便为未来指挥对日轰炸取得一些相关的经验而已。毕竟海上长途飞行,与陆地上长途飞行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没有参照物,苏制轰炸机仪表落后的情况之下,经验还是相当重要的。

  只是经过地面训练,以及在陆地试验型飞行,很难满足海上飞行需要。而这却恰恰是对于作为岛国的日本,展开轰炸的最前提条件。而抗联四周不靠海,想要取得这个经验只能暂时指望苏联人。

  苏联人愿意帮这个忙那是最好,不愿意帮也不用去强求。如果苏联人真的可以,杨震倒是希望他们能够再提供一批伊尔四轰炸机,以补充抗联的远程轰炸机数量还有些不足的现状。至于其他的,他倒是没有太过于指望。

  早在当初签署协议的时候,苏联人能不能完全遵守关于这方面的协议,杨震也没有太在乎。即便是那位里亚贝舍夫中将,没有太多的犹豫便同意将这条列入其中。但在杨震看来,想要一向视违约如吃饭一样的苏联人完全遵守这个协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签不签是一码回事,执行不执行,对于苏联人来说就是另外一码回事了。虽然在战争形势的逼迫之下,苏联人不会向以前一样翻脸犹如翻书。但是有些方面,尤其是涉及到苏联利益的情况之下,他们压根就不会当做一回事。

  不过杨震没有想到,苏联人虽说只给培养了二十个机组外加四十名领航员,但是却将苏联因为战争停产的最新式的中型轰炸机叶尔二轰炸机,到年底还幸存的六十余架连同所有图纸一起全部转交给了抗联。

  强行从抗联手中换走了,全部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