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九章 杨震的警告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有人都想知道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只能说半真半假而已。的确到杨震主动终止攻势的时候,油料储备和军工原料储备的确已经消耗见底。

  尤其是油料储备,所有的剩余储备加在一起,甚至已经连一百吨都已经不到。如果继续维持攻势以及当时的后勤补给,最多还只能勉强的支撑三天。这还是压缩所有不必要的消耗之后,才能维持下来。

  航空炸弹的储备,也最多只能维持低强度作战三五天使用。航空汽油的储备虽然还有一定的富裕,但最多也就只能维持一个月的低强度作战。整个军工原料储备,则是已经无法生产除了轻武器弹药和迫击炮弹之外,任何的一种炮弹。

  各种口径的炮弹储备,大口径炮弹和火箭弹的确是有一定的短缺。尤其是射程最远的日制加农炮的炮弹和生产工艺最复杂的一二二火箭炮弹,最多还能维持五天作战使用。但七十五毫米口径山野炮,一百毫米榴弹的储备,再维持一个月的高强度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而各种口径迫击炮弹,除了日制迫击炮弹缺口较大之外,抗联自行生产的一百二十、八二和六零口径的迫击炮弹储备数量更多。五七无后坐力炮、反坦克火箭弹和各种高射炮弹的储备,也相当的充裕。只有十四毫米高射机枪子弹,因为在战场上消耗过大,而储备数量略有不足。

  只是尽管炮弹的储备数量,还有足以支撑一段时间。但如果没有了汽油,所有的运输卡车就只能停止使用。而失去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单靠人力和畜力,是根本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将所需的大量物资运输到位的。

  大批的炮弹和其他所需弹药运送不上去,就算储备数量再多又有什么用?前面的部队,不是一样没有弹药可用?而随着战线越来越长,为了维持部队的火力和其他物资的需要,对补给车辆所需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要维持这么大规模运输所需的汽油,以当时抗联汽油的储备数量,无论如何也是满足不了的。别说只剩下一百吨,就是这个数字再翻上一番,也无法满足两个装甲旅和几千辆卡车的需要。

  到战役终止阶段,在调整新的部署的时候。因为缺乏汽油,很多车辆在撤离开往究竟铁路线的时候。甚至只能采取一辆开车开动,牵引至少一辆卡车的硬牵引办法,来节省有限的汽油。至于步兵部队,除了伤员之外清一色的徒步进行撤离。

  除了对物资和弹药的情况说的半真半假之外,在坦克战损比例上,杨震也没有全部说实话。几乎是倾巢出动,可以说调动了所有力量参加此次会战装甲兵,在此次会战中的确损失不轻。几个战场上损失的坦克数量,全部加在一起足有二百余辆。

  但是这些战损的坦克,无法修复全毁的数量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并非是无法修复的。而且无法修复的战损坦克,都是王光宇从蒙古境内苏军仓库之中抢来,未来的及安装附加装甲的的坦克,以及因为炮塔整体结构的原因无法安装附加装甲的法制坦克。

  至于已经安装了附加装甲的抗联自身原有的苏制坦克,除了四十多辆被日军七五野炮平射命中而被彻底摧毁,或是被日军肉弹用燃烧瓶给烧毁而无法维修之外。其余的战损坦克,都能在进行维修之后重返战场。

  不过尽管两个装甲旅剩余的坦克数量,依旧足以使得两个装甲旅,都还能保留着一定的突击能力。即便是损失较大的二旅,也通过一旅的调整和补充,也短时间之内恢复了一定的元气。

  但是大批的坦克,因为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出现零部件巨大的损耗,急需维修之后才能继续作战。而维修人手,特别是技术人员数量上的不足,又使得这些坦克注定很难在时间之内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场。

  尚可维修的战损坦克,也因为补充零部件的缺乏和技术人员的不足,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完全修复。这样到会战终止阶段,杨震手中可以用来继续发起攻击使用的坦克数量,已经降到开战时候的一半。虽然大部分都能修复,但是这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做到的。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