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说的重一些,甚至可以说是同时面对关内的日军中国派遣军和关外的关东军两大战略集团。

  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就算有汇集关内两大根据地精华的挺进军配合,有着关内部队的策应和支援。但在全军面对日军普遍劣势的情况之下,也很难完整的达成战役的目的。抗联有着大量的坦克和炮兵,又有着飞机的支援,初期的突破也许会很顺利。

  但在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兵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无论那个战场一旦后继乏力,这一仗恐怕就要输了。日军的确是三面作战,但是日军的补充兵员能力与持续作战能力,也不是抗联和关内部队可以相比的。更何况关内部队并不单单是兵力劣于日军,还有装备和兵员素质,各级军官的指挥能力,也一样都远远的逊色于日军。

  副总指挥认为最恰当一些的部署,应该是东北采取手势,以便集中兵力和装备,优先打通关内外的联系。为关内向抗联提供兵员和其他资源,做好准备。而不是在这么长的战线之上,同一时间发起大规模的攻势。

  想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可你也得有那么大的肚量。他手中的兵员素质和装备,虽然是几大战略区最好的一个。但兵员的持续补充能力,却是各大战略区之中最弱的一环。在还要保留大量的农业人口,以及征集大量工业人口的情况之下,杨震这么做是相当危险的。

  的确,抗联到目前为止,对关东军一直保持着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胜利标准。前几场战役,打的也的确的漂亮。可以说从战役构想、部署,以及整体战局的把握来说,几乎是无可挑剔。

  尤其是战役发起的突然性,以及新装备投入使用的突然性上,也达到了近似乎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关东军,甚至日军大本营更加重视。对东北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和有生力量更多。

  虽说抗联在装备上占据相当大的优势,战斗力上也的确相当的强悍。但以日军的素质来看。眼下以当年淞沪战场中国投入兵力总数一半的实力,对抗当年日军投入淞沪战场近两倍的兵力,也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

  就算杀敌一千,自损五百,这个拼消耗抗联也是拼不起的。尽管日军还要多线作战,但是毕竟人口总数在那里摆着。他们想要扩军,依靠有效的国民动员体制,很快就能满足需要。但你抗联想要补充战役中的损失,可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了。

  你们的北满根据地,现在对青壮年的使用上,已经到了实施严格的计划使用地步,这种从来没有过的方法。这很直白的说明了你们在持续发展能力上的弱点在哪儿。现在对你们来说吧,正好与关内的情况,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弱点已经从拼钢铁,拼军队素质,成为了拼不起伤亡了。无论你战役的出发点是什么,适合而止、量力而行才是最适合你们的。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天也建不成一座高楼。你的兵力拼光了,敌人却可以持续增兵,到时候你怎么办?

  这是副总指挥在了解杨震此次作战全部计划之后的想法,有些反对的原因。作为军事大家的副总指挥,着眼点相当的准。一眼就看出了杨震这个计划之中,最大的弱点在那里。日军可持续投入的兵力总数,超过抗联太多了。缺乏充足的后备力量,是此战之中抗联最大的弱点。

  副总指挥更加担心的是,一旦抗联在绥远和晋北投入的有生力量不足。单靠去年大扫荡之后,损失不轻的关内部队,很难承担这么重大的战事。也就是说副总指挥认为,关内部队打这种作战,暂时还没有那个条件和实力。

  在眼下整个晋北战场,还需要抗联承担主要作战的情况之下,一旦抗联在晋北作战失利,整个关内参战的部队,也将要受到很严重的损失。副总指挥很是担心,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无疑会加剧关内各个部队,在去年反扫荡之后的困境。让现在本就很虚弱的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困难程度,会进一步的雪上加霜。对于副总指挥的这些想法,老总虽说没有表态,但是这心也在暗暗的悬着。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