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四章 艰难的生产之路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物的原型机,但是抗联的仿制工作依旧做的异常艰难。

  在仿制初期,虽说很快就拿出了成品。但是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产品的质量,都远远的无法与原型机相比。不仅结构超重,而且使用只有几十个小时后就毛病百出。要么就只能停飞,要么就花大力气维修,甚至还要忍受飞机整体性能下降的代价。

  仅仅为了减重和改进可靠性,就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就这个结果还是使用进口材料的情况之下。改为使用大部分自己制造材料之后,这些发动机平均寿命就只有十几小时。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一是尽可能多的进口原材料,制造出合格的发动机。另一方面,从原材料方面开始从头研制。不断的改进原材料工艺配方,下大力气解决生产工艺。但在底子过于单薄的情况之下,当完全使用自己制造材料的合格发动机出厂的时候,这场战场已经进入了最尾声。

  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仿制这款发动机,抗联甚至将仿制美制轰炸机发动机的工作都暂时停了下来。好在有详细的工作图纸和工艺,这款发动机虽然经过一年的时间,但是总算仿制了出来。

  只是受原材料来源的限制以及制造工艺的限制,月产量一直没有超过五百台以上。与其他国家一个型号的发动机,动不动就几万台的产量相比,这么一点产量连人家的零头都算不上,只能说是迈入了生产的门槛而已。

  不过与伊尔二攻击机和伊尔四轰炸机的发动机相比,这款灰背隼发动机的性能远远的超过了苏制发动机。制造这款发动机的时候,所要求的工艺水平,也远远的超过了苏制发动机。这也是抗联仿制这款发动机时间如此漫长的原因。

  生产和制造航空工业产品,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并不是人家给你图纸,你就有可能生产和制造出来。最起码一个各个部件工艺标准,就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人家不给你工艺标准,就算有图纸,你也干瞪眼一样生产不出来合格的产品。

  要想完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你就得一个个零件的摸索。锻造的零部件,需要多少淬火的工艺。精细零部件,需要怎么做才能延长寿命,这才是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最重要的因素。图纸并不是最关键的,技术和工艺才是最关键的。

  也正是通过对这款液冷发动机仿制所积累的经验,抗联才解决对美制轰炸机使用的普惠大黄蜂发动机的最终仿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进口飞机发动机的依赖,并提高了自己工艺水平,以及带动了有色金属冶金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尽管仿制过程艰难无比,但是这款发动机的仿制成功,以及自产原材料的最终通过质量鉴定,却真正让中国人迈入了飞机发动机制造的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