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压力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队训练和培养军事干部作为参考的。

  随着部队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部队总体合成化作战指挥水平,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自己部队全部从头摸索,肯定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形势的发展,也不会给自己这么多的时间,一点点的去摸索。

  所以借鉴外军的先进经验,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出一套合格的教学和训练材料,也就成了一条捷径。那些从苏联转交过来的德国战俘手中搞来的资料,以及千辛万苦搞来的美英苏三国军事教材,都是部队最急需的。

  在德国战俘抵达抗联之后,杨震立即安排情报部门的人员,对德军中各个军兵种的军官,进行秘密严格审讯,从他们口中掏出了他们在军校学习的所有的教材。一个人的回忆可能不全面,但是这么多战俘一起回忆,这资料就详细的多了。

  他安排人组织德国战俘中的军官,回忆自波兰战役到苏德战争爆发,自己走进战俘营之前所有的经历,包括作战心得都写出来。只是可惜被俘的德国军官之中,多是中下级的军官,德军的作战参谋数量着实不多,将军以上的军官更是没有。

  基础的教材虽说搞了一大堆,但是综合的材料不多。这种情况直到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之后,苏联人虽说没有同意将保卢斯转交给中国方面。但是却给装步兵军长和装甲军长各一名,步兵师长两个、装甲师长一个、师级参谋长各两名,以及一大批的德国高级作战参谋,炮兵和装甲兵军官。

  至于那些对苏军没有任何用处的军医处长、军医部长,以及被俘的德军之中绝大部分军医,都被苏联人转交给了抗联。其中军医中将一名,少将军医官两名,还有一大批的上校和中校。这批高级军医除了部分被安排到了军医院之外,大部分都被安排到了军区军医学院去但任教授。

  袁芷若眼下进行的工作,就是组织人翻译这批德国高级战俘,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料。作为高级培训班的教材使用的这些资料,对于杨震来说是急需的。这个时候,杨震并不想耽误这项工作。

  作为抗联目前为数不多的外语人才,精通多门外语。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又养成了一定的统筹能力,而且为人相当的细致、耐心的袁芷若。将翻译的工作交给她主持,杨震是相当的放心的。人才匮乏的情况之下,杨震也顾不得举贤不避亲的非议了。

  当初将她调离自己身边,放到翻译科主管业务的副科长的位置上,是杨震亲自为袁芷若挑选的地方。就是希望自己才华横溢的妻子,不要被死死的束缚在家庭之中,更应该去现在更需要她的地方去。

  尤其是在眼下抗联之中,除了俄语与日语之外,其他语种人才奇缺的形势之下。杨震更不希望自己的妻子,空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