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北战场的态势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火掩护之下,撕开突破口并沿着两侧山地清剿,为坦克打开通道之后。坦克才搭载后续步兵,或是与半履带车配合,向预定目标高速突破的战术。

  在所有的穿插路线上,都有半履带车或是军用吉普车搭载的步兵在前面开道,并清剿两侧山地可能会存在的日军反坦克伏击阵地。而且坦克两翼的山地上,都有步兵跟随配合。即便设置了预置反坦克伏击阵地,但是这些反坦克炮通常只有打一发的机会。

  在抗联采取的此种战术之下,关东军虽说在辽东战场多次试图采取伏击战术,尽可能的利用地形,让自己落后的反坦克炮,能在最近的距离与抗联的坦克交战,以遏制抗联的坦克战术。

  但是除了极少数几次成功之外,大部分的时间之内,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不说,自己还搭进去了大量的步兵,同时更加分散了自己的兵力。本就数量不足的反坦克炮实力,被更加的削弱。

  在整个辽东作战的大部分战线上,以及大部分的时间之内。除了部分设置了固定火力点的公路之外,关东军只能靠步兵冒死使用九九式反坦克雷攻击。对于多路迂回的抗联坦克集群,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应对手段。

  关东军鉴于前次抗联利用关东军主力,被吸引在四平一线的机会,从东部山区突然杀出,席卷了抚顺、鞍山、沈阳等南满主要工业城市。整个南满工业基地,差点没有被一锅端的教训。虽说在辽东山区也加强了防御,但对于抗联采取的新式战术,却始终无可奈何。

  在几乎又一次重蹈覆辙之后,只能不断的从正面向辽东山区,抽调了大批的部队增援。这样一来正面的纵深兵力被削弱,又给抗联集中坦克部队,从正面突击创造了条件。搞的关东军在总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之下,却是处处设防、处处被动。别说增援关内战场,就是自身也处在自顾不暇的态势。

  按照眼下的东北战场局面,也就是说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东北战场上抗联基本上达成了当初设想的战略目标。战前杨震与郭炳勋苦心研究出来的战术,在东北战场基本上取得成功,有效的弥补了兵力投入上的紧张和不足。

  当初在接到此次收复冀中的任务之时,杨震与郭炳勋在兵力的使用上经过反复计算。这么大规模的两线作战,甚至需要兵力平均分配的情况。对于抗联来说不仅是第一次经历,对于作为抗联最高军事指挥员的杨震,也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

  从接受任务开始,杨震与郭炳勋两个人就在反复掂对兵力的使用。尽管中央给了将近一年的准备时间,但对于同时准备这么大两场战役来说,时间上还是有些捉襟见肘。而且主要的困难,基本上集中在部队扩编上。

  部队的扩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