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稳住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白眼前这个年轻的将领,在这方面承担的巨大压力。

  因为即便是作为不问世事的科学家,但他们也知道自己搞的这些东西耗资巨大。就眼前的这个核反应堆,晚启动一天所耗费的资源都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作为一个正在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到处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地区,这种巨大的消耗压力不可谓不重。

  但眼前这个年轻的将领,依旧坚持要稳扎稳打。甚至不惜将进度慢下来,也要严格的遵循科学的规律。这个理解和支持,对于这些同样承担了巨大压力的科学家来说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

  虽说对杨震一再要求,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有些不满。对于这些心高气傲的科学家来说,这明显有些不信任的感觉。但无论是吴大猷还是王淦昌却都明白,杨震正是用负责任的态度,才说出这番话来的。

  杨震的这番话音落下,在与身边的王淦昌对视一眼后,吴大猷叹了一口气道:“如果卢鹤绂先生在这里就好了,作为第一个预言铀二三五会大规模应用,并专门进行过研究的人,他在这里肯定会事半功倍。”

  卢鹤绂这个名字,杨震无论是今生还是前世,都还是第一次听说过。微微楞了一下后,对面前的吴大猷和王淦昌道:“这个卢鹤绂是什么人?能让二位如此重视,我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位先生?”

  看到杨震一脸吃惊的表情,旁边的王淦昌连忙道:“杨震先生,呃,同志。这位卢鹤绂先生虽说在年纪上要比我和吴先生小,但在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却并不比我和吴先生差。在同位素效应方面,尤其是铀的研究方面,可比我们两个人的造诣要深的多。”

  “他是燕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三六年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他世界上第一个精确测量锂的人,也是第一个发现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的人。早在这种铀二三五核裂变发现之初,他就提出对研究工作中一系列难题的解决方法,并亲手设计了一个质谱仪。”

  “他的博士论文就与这个方面有关系,只可惜涉及面太过于高端,被美国方面因为保密的关系全部扣押。如果他在这里,以他对核裂变方面的研究,以及动手的能力,我估计这个项目可以提前完成。”

  “因为他早就提出估算核反应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而且与你所说的那个原理相符合,他的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的研究上来。不过你们不知道他,倒也很正常。他是四一年才回国的,又先后在中山大学和广西大学任教。”

  “你们又不是搞这个研究的,对于他不了解也正常。就是我也是来这里之前,曾经与他有过一次长谈,才在他夫人那里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如果他在这里,我们很多研究会进行的很顺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