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定策(2)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最明显的区别。”

  “而整个东北的人口又主要集中在日伪军,尤其是日军控制最严密的南满,特别是辽宁一带。我们现在所处的北满,人口密度太稀少了,一个县不过数万人口。人烟稀少,对于我们来说,不单单扩充兵员困难,而且补给、生存都很困难。”

  “而且人口少,更是方便了鬼子执行归屯并户,,以切断我们与老百姓之间联系,将我们困死、饿死、冻死在深山老林中的计策。”

  “第二,便是这交通。关内虽面积远大于关外,但这的铁路密度却是远不能于关外相比的。自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在关外苦心经营多年,修建了不少的铁路。再加上以前沙俄修建的部分铁路,东北铁路密度几乎远高于关内铁路总长之和。”

  “铁路密度大,不仅仅小鬼子调兵方便,而且他们可以以各个铁路线为分界,将我们活动的区域分割成互不相连,面积狭小的一块块小的游击根据地。极大的限制了我们的活动范围,也给起对我们的围剿带来极大的便利。”

  “还有就是不利的气候。在东北,尤其是在这中国最北面的北满地区,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很常见。这种酷寒的天气,在关内是根本见不到的。”

  “关内冬季的天气远没有东北冷。在东北,如果没有棉衣,甚至很厚的棉衣,那就等于自寻灭亡。不用多说,就是冻也会我们硬生生的冻垮了。”

  “而关内与关外最根本的差别还有日本人渗透的力度。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人便一直窥视东北。日本人的间谍机构对东北的渗透要远远的高于关内。在九一八之前,甚至不少县城都有鬼子的领事馆。东北的敌情、特情其复杂程度,远不是关内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可以相比的。”

  “正是关内的差别这么大,我才说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关内的经验,要根据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的特点,加上关内已经形成的经验,创造出一些符合我们自身条件的工作办法。”

  “不过,有几条还是关内外通用的。一是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相互配合的作战体制。二便是对伪基层的军政人员策反的问题,解决我们最大的情报来源和我们活动受到严格限制的问题。”

  “除了我之前说的那些之外,我还有一个想法。我们要在组建强大的野战军与地方武装的同时,我们可以组建并向敌占区派遣一批武工队。”

  “武工队?”这次疑惑的不单单是李延平一个人,即便是郭炳勋与彭定杰、王光宇三人也不解的望着又蹦出一个新名词的杨震。

  接收到四个人不解的目光,杨震点了点头道:“没错,就是武工队。他的全称应该叫做武装工作队。他应该是一支配备了轻武器的精干武装,一般人数以三十到五十的军队干部、战士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