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 袭人登门_红楼之公子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蓉、尤氏焦大等人的近况,听着并无大事,贾芸出来,偏要买东西送他,贾琮应景地收了几两麝香。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贾芸这种知恩图报的人,贾琮也无法预测未来能有什么回馈,但总之不是坏事。

  ……

  匪鉴堂书房,贾琮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秦可卿的题目,脑袋瓜飞速思索。

  其实前世的他,对于婚姻有一种恐惧、排斥的心理,这种心理是从小造成的,前世儿时父母的婚姻很不愉快,童年在家暴中飞逝。少年之时,堂哥、堂姐相继结婚,堂哥因为生下来的儿子残缺,毅然决然与堂嫂离婚,丢掉儿子。堂姐无法生育,倍受公公婆婆讽刺,说猪狗、牛羊都会生,就她不会生,也是离婚……总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从小耳濡目染,直到步入社会,见闻再多,他对婚姻一直是持排斥、质疑态度的。

  人的三观,往往是环境逼出来的。

  至于十几岁成婚,于封建社会并不奇怪,古代一般法定的都是十一二到十五六之间,民间老大不成婚,官府还会强行婚配,比如海瑞干应天巡抚,江南人大街排队抢女婿。遇到战争年代,八九岁结婚都有。

  但是现在的贾琮,五六年之内,应该不用担心这个,勋贵家的公子,怎么说也要十五岁左右,父母才会安排婚事。

  晴雯磨墨,贾琮依照题目“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下笔道: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

  【注释:双文指崔莺莺,因为莺莺是叠字,所以又叫双文。】

  晴雯穿红背心、绫裙,贾琮教她认了些字,但她可没读过西厢,对此亦是睁眼瞎,低头,狡黠道:“哎!今早王善保家的透口风出来,说是琮爷出门时带了一千两银子捐给顺天社仓,如今怎么不见影儿?估计是大太太念叨,王善保家的再狐假虎威的……”

  晴雯性子率真,有什么说什么,往往无意中得罪人,这点和黛玉像。

  要是袭人,袭人就不会这么说,宝钗也不会。

  贾琮仿佛听不见似的,静静思索、下笔,直到写完一篇八股,湖笔搁在歙砚上,才炯炯有神地直视晴雯。

  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这是晴雯的结局,以及结局的原因,她毫无惧色地也直视贾琮。

  “晴雯,你这话跟我说得,平日里当众不能说,也不能无缘无故指使、呵斥她们。我是为你好,不然,人家告密,吃亏的是你。”

  贾琮没记错,后来这王善保家的,正是晴雯的头号攻击者,不遗余力地在邢夫人、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狐媚子、没规矩等等,她不仅是司棋的外婆,还是邢夫人的陪房。既然是大太太的陪房,贾琏、贾琮都不能随意得罪。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