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二章:大型铸币现场_大唐第一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

  一尺粗麻布的价格差不多是二十文钱,像这么好的绢布,一尺五十文都不过份。

  一匹布是四丈有余,就算是四十尺的话,一匹这样的绢布,就相当于两千文铜钱,就是两贯。

  当然,这个年代的织布业还很落后,相比于打造两千铜钱的成本,还真说不上孰高孰低。

  所以,说纺织坊是铸币坊,其实也没错,不然那些世家也不至于这么富裕,毕竟,大唐有七成的布匹来自世家,剩余三成来自民间。

  “超级铸币坊,呵呵,不知年产绢布多少匹?”程咬金眼里精光爆闪。

  马周刚要说话,那自鸣得意的苏掌柜就抢先说道:“贵人说笑了,我家纺织坊成立不过数月,年产不好说,但每日能出绢布三百匹,当然,这是原材料足够的前提下。”

  马周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心道这个人太高调了,看来自己又有得忙了。

  果然。

  听到日产绢布三百匹,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惊呼出声。

  三百匹绢布是什么概念,约等于六百贯铜钱啊。

  这特娘的何止是铸币坊,简直是抢钱坊啊。

  李世民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程咬金倒是很快缓了过来,拉着马周就喊着:“格物坊不去了,先带我们去纺织坊看看。”

  马周没好气的瞪了那苏掌柜一眼,吓得他一脸不知所措,本来他以为这些人是远道而来的客商,又见马周亲自接待,所以才想为商会说点好话,也好在马周面前留一个好印象。

  可是,眼下好像……做错了。

  一听说那纺织坊日产三百匹布,李世民也不淡定了,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程咬金的建议。

  马周无奈,只能临时改道,带着他们朝城南的纺织坊走去。

  说是纺织坊,其实就是内城的一座小坊市,经过改造重建,现在是十几个世家聚集的织布中心。

  以商会为首,来自大唐的各个世家出人出力,不断改进提升织布技术的地方。

  众人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骚动,低头织布的妇人们仿佛见惯了这样的场面,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见又是商会的马主事带头视察,便又继续低头劳作起来。

  马周经常带人来参观,这些人都习以为常了,里面五百个绣女,同时操作五百台纺纱机,唦唦声震耳欲聋,一切都井然有序。

  而这五百台纺纱机,便是传说中的珍妮纺纱机。

  这种纺织机的原理先不赘述,但领先一千多年的织布技术可不是吹出来的。

  1764年才出现的东西,突然在628年的大唐出现,对织布行业的影响,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

  这些绣女的操作已经十分的娴熟,眼见着几十个线轴上的丝麻线慢慢变成一匹质地稠密的绢布,在场几个老爷们都开始喘起了粗气。

  程咬金愣了好半响,突然朝李靖问道:“药师,你家的工坊在哪里?”

  李靖被他问得不明所以,顺口道:“就在隔壁……”

  话到嘴边,他后悔了,眼看程咬金的铜铃大眼瞬间变成了两枚金光灿灿的铜币。

  “马主事!”几乎是异口同声。

  李世民、程咬金两位君臣同时朝马周看来,眼里的热切已经不言而喻。

  马周心中苦笑,暗自将那个苏掌柜骂了个狗血淋头。

  “呵呵,陛下,还有程将军,这纺织机,我们商会不卖的,想要入股纺织坊,还得问过我家郎君的意思。”

  “不是,朕就像问问,这样规模的纺织厂,这座坊市里有多少?”

  李世民压住心中的火热,与程咬金相视一眼,君臣同时舔了下干涸的嘴唇。

  画面甚是诡异。

  马周顿了顿,倒也没有隐瞒,如实说道:“纺织坊的内的工厂大小不一,不过,每日同时运作的纺织机接近七千台,日产绢布一万两千多匹。”

  哗~

  听到马周的答案,在场除了李靖以外,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

  十分默契的扭头朝正在劳作的绣女们看去。

  不得不说,这里真的是一个大型铸币现场,每日造钱两万五千贯啊!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