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五章 T/R组件_超级机器人分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放在往日,陈新肯定会把关注重点放在航空发动机轴承、潜艇拖曳声呐、消声瓦等对中国更具战略价值的jishu上,不过这次想要尽快赚钱,交易这些产品却有些行不通了。

  因为无论是轴承、声呐,还是消声瓦,都需要漫长的测试周期,就算这些产品最终获得了军方的认可,最终获得的订单也会相当有限。

  打个简单的比方,假如军方看上了战略忽悠局的航发轴承,并且准备将它装在新一代的WS15航空发动机上,可是WS15想要真正投入量产还需要多少年呢?三年五年不算长。即便最终投产,每年一两百台的产量对陈新而言意义不大,按照如今的国际局势,中国军方大规模换装的需求并不紧迫。

  所以在陈新看来,这种买卖更多的像是jishu援助而非赚钱。

  拖曳声呐以及消声瓦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艘核潜艇的建造周期三五年,要是等军方的大规模订单过来,花儿早就谢了。

  因此,相比较其他零部件订单,有源相控阵雷达的T/R组件(发射/接收组件)反而是最靠谱也最适合钢镚量产的一个产品了。

  大家都知道,雷达是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等信息的电子设备。

  而所谓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则是由数量众多的发射/接收模块(T/R模块)组成。每一个发射/接收模块,都自己产生和接收电波。

  因此,相比于普通雷达,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指向非常灵活、迅速,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同时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相控阵雷达有着非常强大的多目标接战能力,能同时监视、跟踪多个目标,而且抗干扰性能也远远优于普通雷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相控阵雷达便成了欧美等军事强国的重点研发装备。到了70年代,欧美等国便已研制出多种相控阵雷达。但由于成本太高。T/R组件生产jishu尚不成熟等缘故,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后,相控阵雷达才真正装备部队。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海军宙斯盾作战系统中的AN/SPY-1雷达。

  这一套雷达共有四片。成六角形。分别装置在舰艇上层结构的四个方xiangshang。

  因为雷达本身不旋转。完全利用改变波束相位的方式,对雷达前方的空域目标以每秒数次的速率进行扫描。第一代的SPY-1A雷达每片重量高达12000磅,上面有140套模组。每个模组包含32具发射/接收与相位控制单元。

  AN/SPY-1雷达于1965年开始发展,1974年展开海上测试,第一套系统随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第一艘提康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