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四二章、赫赫威名_三国之西凉铁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户人家联姻就是门当户对的情理之中。

  忙完人情世故的事情,担忧着张都尉等人的华雄,冒着鹅毛大雪艰难跋涉到抱罕,却发现自己是白操心了。

  因为张都尉想守住抱罕,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和河首之地的地形有关。

  河首的称呼,是指黄河的源头。

  缘由源于《禹贡》和《史记》对积石山的记录:大禹治水时所采用的“导河积石”之法,故而得名。在当时古人无法深入青藏高原考察黄河源头的情况下,积石山被记录为大禹治水的起点,就笼统的认定为了黄河的出处。

  河首之地的范围,涵盖河关、抱罕、大夏河狄道四个县。

  但其中,同样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夏河,从河首之地贯穿而过,再北上注入黄河,把抱罕和河关两县分割了出来,形成了类似三角形的独立区域。

  这也是宋健割据称王的地盘,与王国、韩遂等势力依山而分、划河而治。

  连绵至金城郡内的积石山,隔绝南北。

  想从金城郡进入河关县,要么横渡黄河,要么从湟水河谷走积石山的分裂口“积石峡”。

  在这两种地形上行军,都不容易。

  也杜绝了,韩遂想将河关纳入怀里的可能。

  从战略层次上看,河关县对韩遂如今的势力范围而言,是一块“飞地”,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因为拿下来了,就要固守。

  面临被汉军围攻的时候,还要出兵去支援。

  光从支援要付出的人力物力等巨大成本,就能让韩遂觉得得不偿失,

  而大本营在狄道的王国,则是“有心无力”的困境。

  他要是想进攻抱罕,就必然要渡过大夏河,要面连“兵半渡可击”兵家行军大忌。

  况且,就算他能率兵顺利的渡过大夏河,面连抱罕的城池也要愁白不少头发。

  抱罕处于大夏河的上游,地势呈现西南高东北低(水往低处流),又是依着山脉而修整,想攻下绝非容事。

  被张都尉居高临下洞见虚实不说,还要被地形拖累。

  无论运送攻城器械等辎重,还是兵卒冲锋陷阵消耗的体力,都是事倍功半。

  尤其是,王国在关中汧县损失了五千嫡系,让他对陇西郡内其他羌胡部落的控制力下降。想再度发兵征战,也需要数个月的时间去笼络人心,以及修整士气。

  因而,华雄到了抱罕,了解当地的地形因素和用兵之地后,觉得自己好像白来了一趟。

  但事情是很巧的,他无意之中充当了一次“吉祥物”。

  恩,是他的名声。

  先是“天眷之子”的迷之称呼,然后前年在陇西和金城郡来去纵横的杀戮,还有今年在渭水畔“一夜成城”,让他如今成为羌胡部落“畏威不怀德”的心理体现。

  他们都觉得,和有气运、有武力的华雄敌对,是很愚蠢的事。

  一个不小心,就提前和先祖团聚了。

  白石县的驻军,听闻华雄来到了抱罕,很干脆的投诚了。他们将原先宋健任命的主官绑了,送来抱罕作为见面礼。

  这是很明智的做法。

  白石县被被积石山隔绝于河首之外,位于土门关的西北方,又常年被大汉疆域外的钟存羌骚扰,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

  腹背皆敌嘛,孤城怎么可能久守不失?

  而河关县那边,则是控制了宋健的余孽,派人来与华雄谈判。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