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四三节 两女美如娇花_他从末世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祖南巡时,赐扬州知府高承爵御制《灵隐》诗。高承爵勒石建亭以奉。

  康熙御诗碑文: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康熙所题灵隐寺之五言诗,为什么立于扬州?这里有康熙南巡的一段典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第二次途经扬州。当时的扬州知府是满洲正白旗人,其兄高承爵与皇帝关系密切。

  高承爵奉旨先到西湖市考察。然后又赶回扬州伴驾前往西湖市。后来康熙回京都时,高承爵又送皇帝的三公桥上。在御舟中皇帝大悦,赐《灵隐》诗一首,并钦升高承爵为江南按察使。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高承爵于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将此碑立在大明寺内。

  沿台阶下行,前面是假山石径,穿过一道石门,在西园的入口西侧,有一座乾隆御碑亭,显得古朴深邃,上面放置了三块御石碑。

  乾隆御碑亭位于西园拾级而下的入口处西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檐下置挂楣,亭柱16根,红色油漆,周边设透空坐栏,栏面黑色,透空坐基白色,色彩分明。地面为正方形水磨青砖铺地,中置三块御石碑。

  最东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辛未仲春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馥馥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香色助清欢。

  最西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丁丑仲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

  中间的石碑上,刻有乾隆壬午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写的《四月朔日游平山堂》御制诗: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阴阴叶色今迎夏,衮衮花光昨饯春。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投薪。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比《全唐诗》的总和还要多,他到扬州平山堂游乐之余,吟诗作赋,留下几十首诗。细细品赏一通,从中也可感受一下那时的意境。

  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

  在乾隆御碑亭南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口水井,被称作“天下第五泉”。唐代状元张又新、唐代刑部侍郎刘公伯、茶圣陆羽皆曾为此泉作记。乾隆皇帝三度临幸大明寺御花园,茶兴助其诗兴道:“有冽蜀岗上,春来*香”。

  天下第五泉位于船厅西南、池水中央,有石径可通往返。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六云:先是雍正辛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