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四四节 娇女牵手_他从末世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亚如书的楠木楹联:“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走进飨堂,堂内明间有云纹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两边悬有清道光二十吴熙载篆书的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

  飨堂正中供奉一尊史可法朝服干漆夹贮坐像。史公头戴乌纱,一袭红袍,正襟危坐,气宇轩昂,目光矍铄,一派英烈之气。神情凝重。目光远眺,忧国忧民之情,动人魂魄。

  遥想明末朱由崧弘光小朝廷,皇帝昏聩,文恬武嬉。奸佞当道。史公满腔报国之情,却郁郁不得志。被排挤回扬途中,站在燕子矶头,悲忧苦恨交加。

  抵达扬州后,他独力支撑危局、寡不敌众,拒不降敌。面对多铎三番五次威逼利诱,不为所动。他掷地有声的说“我乃大明重臣,岂能苟且偷生,作万古罪人!愿死,从先帝于地下!”最后被恼羞成怒的多铎所杀的情景。可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血染梅花魂亦香。

  史公像后两侧分立,一架云纹形梅花罩格和一架云朵形屏罩,相得益彰。展现了维扬雕刻技艺的高绝,其造型流畅古雅,图案精巧细致。其秀美之气极好地衬托了史公的浩然之态。

  云纹形落地梅花罩槅,枝干苍劲,梅花满树,加之史公像后的一块汉白玉碑石衬托,好似月下的梅花丛中端坐着史公。塑像两侧是郭沫若先生题写对联“骑鹤楼下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飨堂西壁墙上镶嵌一块扬州政府撰写的《史公可法四百年诞辰祭文》碑

  东壁墙上镶嵌一块史河法义子史德威《家祭文》碑,读来感人至深。

  飨堂内的玻璃拒中陈列着史可法的遗物,还有《史氏扬州城东支谱》,以及《史忠正公遗炮图》等,还有3oo多年来出版的纪念和介绍史可法的书籍。从史可法衣冠冢内现的玉带片等遗物,一并在橱窗内展现在游人面前。

  从飨堂后门步出,后面是史可法墓园。粉墙黛瓦,三堂墓门,一对小巧的石狮,显得庄严肃穆,据说是宋代遗物。门楣上刻有隶书“史忠正公墓”五个大字。女贞子挂满枝头,笔竹瘦约坚劲,数株梅花结满寒枝,含苞待放。

  旁边一块牌子上介绍:此史可法衣冠冢,史公殉难后,义子副将史德威寻遍扬州,未得史公遗骸。遂依公遗愿于顺治三年(1646年)清明节,葬史公衣冠于城外梅花岭下。

  墓地内银杏蔚秀,腊梅交柯,衣冠冢两旁是矮墙,墓台下的两株银杏之间,竖着青石墓碑,上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碑后墓台上有墓冢,封土高16米。青冢上遍植茜草,又名忠臣草。

  从衣冠冢向东,墓园旁边有一座月洞门,门上镶有“梅花岭”三字,走进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