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集 精英和草根_大明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声音出现了,“就在今天,1o月4日凌晨5时整,我们英勇的军队,向北方伪清控制区动了全面的、突然性的进攻。截止到现在的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内,在八百公里长的进攻正面上,清军的防御已经全线崩溃……我军先头部队已经深入北清控制区内1o到2o公里……我大明对清虏的全面反击战,已经开始了!大明旨在收复北方、统一中国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顿时,各个防空洞里响起了一阵狂热的欢呼声。后方各座城市的街头、广场上,也都响起了热烈地欢呼声。

  欢呼的主要是年轻人。特别是各所大学里,大学生们高声叫喊着,把帽子扔到空中,跺着脚、吹着口哨,面红耳赤,拼命泄着心中的兴奋。很多学生相互拥抱着、扭打着,爬到课桌上扭起各种舞蹈……

  上次被清虏入侵的伤痛、这次由于战俘事件、还有那个屈辱的《旅顺条约》带给他们的压抑,此刻都泄出来了。

  但是,大多数年纪稍大的人,那些中年人和老年人们,却没有年轻人的那种兴奋。他们脸上的表情很是复杂。

  他们和那些不知愁滋味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肩上担负着太多的责任。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有一大家子人要保护、要养活……战争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他们比年轻人清楚得多。

  除了年龄,对战争不同的反应还生在大明社会的各个阶层里。

  那些底层的穷人、除了一双手什么也没有的无产者们,平时对政府抱怨最多的人群,此时一边倒地支持战争,成了政府最忠诚的拥护者。那些出身贫苦、低年龄、低教育、低收入的“三低人群”,马上就被女皇陛下的演说打动了,很快,各个征兵点都排起了长队,报名参军的,大都就是这些人。

  驱使他们走向战场的,一方面是心中那团沸腾的血,想成为“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一分子,另一方面也是想借着军队改变命运。他们缺乏教育,在和平时期只能从事简单低级的劳动,在资本家的“血汗工厂”里干活,拿最少的工资、工作最长的时间。但是现在,战争来了,再没有什么地方比军队里机会更多了。在战争期间,只要作战勇敢表现好,就算小兵也有许多机会坐火箭般地升迁。

  但是,在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里,人们对于战争的欢迎程度却很不一样。

  这也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阶层。知识分子和低教育的群体不一样。低教育的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狂热,而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清醒。

  他们能清醒地预见到战争来临后,大明帝国可能面临什么命运,国民将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很简单,先,靠近长江防线的区域,这些城市、县镇、乡村,都有可能成为清军炮击和空袭的受害者。这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