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章 后退决战,胜利_抗战惊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抗战期间,无论是国×军将领,还是GC×D方面的将领,都在绞尽脑汁,发挥创意,构想一些新颖的战略、战术规划。笔、趣、阁www。biquge。info

  脑力激荡之下,在思维尚未形成固定章法时,不可避免地要在各战场进行实验,甚至是在血的教训中得到启发。这些战例有的固然古怪而不实用,但求变的想法也产生了很多光采耀眼的战例。

  比如说南昌会战,虽然是失败了,但国×军也发现了日军作战的一个特点,催生出了后退决战的设想,并在以后的长沙会战中大胆实施,取得了胜利。

  在南昌会战初期,日军突破修水防线后,由第一线撤下来的国×军部队都处于孤立状态,冈村宁次的战车队与车载步兵可以轻易包围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九军、第七十军乃至有计划转移的第三十二军。可是日军只是一味进攻地形目标,国×军部队只要不挡在路上,根本不被视为一种战略目标。所以日军虽然以惊人速度打到南昌,却始终没能造成决定性的歼灭战。

  而在日后形成的后退决战的战略中,第一线兵团在消耗敌军战力之后将会转入侧翼,让日军自由突入。

  因为,经过南昌会战及日后的几次战斗,国×军指挥官已经明白日军突进的各路大军一定会以战区内的名城大邑为战略目标。只要在这个战略目标上布署重兵坚守,日军必将自弃其机动优势,丢下国×军野战军于不顾,呆呆地围攻名城。运动缓慢的国×军,便可以单凭步行在被围攻的大城之侧准确包围日军主力。

  但在长沙会战之前,国×军指挥官从来没想到利用这些地理目标诱使日军群集成一团,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如果有人在南昌会战前建议国×军高层不必坚守修水防线,修水阵线略加抵抗就可以放弃,放开大路守两边,以达成纵敌深入,让日军在赣北自由乱窜的目的。并且声称在这种情况下国×军必然有能力对运动中的日军予以围歼,此人必然被视为神智失常或是在搞曲线救国。

  但杨天风不敢说,可他敢做,或者说在实践中验证一下日军是不是这么呆板。也就是说,在日军大队的背后已经有了一支伏兵。

  袭扰、迟滞,敌人从鹿邑到十八里镇的这几十里路上遇到了很多次。每次三五十人不等,打完就跑,日军也确实在打开道路后便不管不顾这些小规模的武装,而是直奔战略目标毫县。

  但这些小武装等敌人过去后又集结成队,重新聚集到公路周围,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三四百人,凭着事先隐藏的武器,已经能够进行伏击或阻击。

  三辆汽车打着大灯沿着公路疾驰而至,车内的仓永嘉一阴沉着脸,痛苦地思索着整个作战的经过,希望能找到战败的原因。

  分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