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2章 上海大亨_枭雄的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身而來的副官一使眼色,副官心领神会,也出了会议室,片刻功夫又折了回來,身后还跟着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礼帽遮面的清瘦男人。

  男人摘下礼帽,冲吴孝良深深一躬,此人颧骨突出,脸颊瘦削,吴孝良乍看之下,竟觉得与他前世某贺岁片导演大为相像。

  吴铁城则指着那瘦削男人,冲吴孝良介绍道:“这位是公董局华董杜镛先生……”

  吴孝良心中讶然原來是杜月笙,他见当世名人如蒋中正、蔡锷都平静的紧,独独对这位风云上海滩的青帮大亨大为感兴趣,却不知他來此地有何目的,难道是在为日本人穿针引线吗,有了这个判断,他初见杜月笙的热乎劲顿时冷了下來,面色平静的道:

  “幸会,幸会,不知杜先生冒险來此,有何指教。”

  杜月笙准确的察觉到了吴孝良这种微弱的情xù变化,他不明白这个统兵十数万的将军,一省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为何会从未谋面的自己产生这种矛盾的情xù,但此次事关重dà,对这种细枝末节也不及细想。

  “东洋人有意和平,昨日他们请托了人与在下有过接触,月笙一介平民,本想推脱,但虑及此事关乎国家,特來告知吴市长与吴将军。”

  吴孝良心道果真所料不错,还真是为日本人穿针引线而來,他不置可否,沒有立即回话,吴铁城却担心的道:

  “日本人言而无信,如何能指望他们会主动和平,若是希冀和平又何必突袭淞沪。”

  杜月笙看了眼吴孝良,他已经从吴孝良的态度中感受到了此人深深的距离戒备之感,对于官方态度谨慎可以理解,尤其像吴孝良这种风口浪尖之上年轻有为的中央大员,对于与日本人接触的态度更是慎之又慎,一顶汉奸的帽子谁都承受不起,但国家有难,即便身为匹夫,又岂能视若等闲。

  “月笙有一言,请二位明公姑妄听之,如今整个华界已经成为一片瓦砾废墟,中日两国间于这满地废墟间拉锯激战,多拖得一日,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平民百姓,况且,以目下国民政府之实力情形,实在难与东洋国做拼死决战,如能停战对国民政府未必不是好事,再者,即便是东洋人想做缓兵之计,咱们又何尝不需要缓兵。”

  吴铁城似乎被杜月笙一席话打动,沉吟着说道:“此事还需谨慎小心,国民政府在这种情形下不宜与日军做接触,至于先生见与不见,还请自行决定。”

  杜月笙混迹江湖多年,对吴铁城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但这件事显然需要旁边那位至今还未表一言的吴孝良点头,于是一转头看向他。

  吴孝良心中权衡,现杜月笙这番分析竟是精准的切中利弊要害,无怪乎此人能风云上海滩黑白两道,插手军政大事,的确,这缓兵之计日本需要,中国同样也需要,第二军开入淞沪战场,装甲旅渡江,五十七师休整补充弹药,每一样都需要时间。

  温馨提示:已启用新域名"",原域名即将停止使用。请相互转告,谢谢!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