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来自文人的反抗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但也是族老级别。

  江南郑家是什么概念?

  那是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御赐的‘江南第一家’。

  “一门尚义,九世同居”。

  郑氏家族从南宋开始同居,到明初已经几百年没有分家,几千人同财共食,和睦相处。

  当时,郑氏义门的孝义闻名天下,为了表彰义门代代相传的孝义家风,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亲赐“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

  郑氏从南宋开始不论风云如何变幻,不论是战争乱世还是太平盛世,他们总是始终如一,家族的日子还是过得有条不紊。

  不论谁当权,他们都按照自己的规则,治理好家族事务,处理好跟邻里关系。

  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起着忠节义孝的表率作用。所以在宋元明三朝都受到朝廷的旌表。

  这是一个,从南宋就开始存在的世家。

  可以说是仅存的千年世家了,在江南,甚至说整个文人圈子里,那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蒙元清洗下,还能存活的大世家,其中生存之道,极为精深。

  可在遇到这个学堂问题的时候,他们还是参与了进来。

  在很多人眼中,看似不以为意的学堂问题,实则是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如科举的出现,将会彻底的改变社会阶层。

  有眼光的人,总是不差的。

  所以他们还阻止。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是洪武年间,换了任何一个年代,哪怕是朱棣永乐期间,都没有完成的可能。

  也只有洪武大帝朱元璋,才会让这些家族之人,这般忌惮。

  因为一旦朱元璋铁了心的贯彻下去,没有人可以阻止,没有人胆敢阻止。

  陛下那人,那是真的敢杀啊!

  遍数天下读书人,约莫不过百万之数,这其中甚至包括没有任何功名在身的。

  依照陛下那脾性。

  真要来一场文武之变。

  怕是屠个三十万读书人,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这就是朱元璋的威慑力。

  无人不怕,无人不惧。

  “郑老,此事还许你来说个章程,咱们这些人一盘散沙,琢磨了许久,也没个良策。”

  一富态老头,作揖恭敬说道。

  被称呼被郑老的那人,看似干瘦,弱不禁风,但眼神没有丝毫老人的浑浊,反而精光闪烁。

  “老夫既然今日过来了,那便就简单说上两句。”

  郑老开始讲述,众人洗耳恭听。

  “太孙殿下的想法,当然是好的,陛下的想法,自然也是好的,这样的事情,虽说得罪了大家,但究其根本,还是为了咱们大明。”

  这番话要是别人说出来,早就被众人围攻了,但郑老说出来,无人反驳,静心等待。

  郑老继续道:“然如今大明天下,外患不断,朝堂兴兵倭国,辽东奴儿干又有肥沃黑土,时局变化,瞬息万化,更有陕西反贼,声势滔天。”

  “只能说这些法子,在这个时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