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6章:实业兴国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谓是一两黄金半两香。

  原本占城朱英打算安排朱允熥去的,可惜朱允熥的军事天赋不行,或者说他根本志不在此。

  给了他反而更加容易出乱子。

  占城不能直接打,若是师出无名,当会毁坏天朝上国的名声。

  吕氏这样的过去就非常合适。

  现在的吕氏,在皇宫这里表现得很是乖巧,但通过一些细节,朱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继母’。

  在自己生母薨逝后,能够得到太子朱标的宠爱欢心,还有老爷子的认可成为继妻,这可不是说一般人就能办到的。

  因为她的家世并不显赫。

  明朝皇帝取普通女子,以防后宫干政的说法,是从中叶开始有的,现在老爷子在世,基本上安排的都算门当户对,名门望族。

  每个皇子皇孙,甚至是皇女,皇外孙女,起步都是有名有姓的勋贵大户了。

  最为关键的是,吕氏很识大局,懂取舍。

  成了太子妃后,便就抽身而退,相夫教子,哪怕是在朱允炆继皇帝位后,也没说要干政啥的。

  当然,她也不是全能,至少在军事上指定不懂,否则也不可能后期让燕王夺了江山。

  而这样的吕氏在朱英看来,真就是去占城的最佳选手。

  朱英可不觉得,占城那边的国王大臣,能够玩得过吕氏。

  这边朱允炆听完大兄的安排,自没有其余的想法,老实道:“行,我都听大兄的。”

  朱允炆这边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朱英就开始谋算工厂了。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工厂是必须要立即发展起来的东西。

  因为粮食在今年之后,已经会逐渐够百姓们吃的,至少不存在大面积饿死这样的情况。

  曾经的番薯盛世,便就是这么一个说法。

  而当劳动力有了闲置的可能,肯定不能浪费啊。

  促进工业的基础,就是最好的方式。

  实业兴国,可不是什么玩笑之谈,而是实实在在能够做得到的东西。

  尤其是像造纸厂,印刷厂,水泥厂这些,就是目前最为缺失的。

  只说靠群英商会一家独大,根本没有办法兴盛起来。

  国营只算是一个基础的保障,有时候宁愿亏损一些,也都首先在于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百花齐放,才是良性的循坏。

  开房民营,是必然要走的道路。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再和老爷子打过招呼后,朱英把开放民营的消息,直接就刊登在了京师邸报之上。

  顿时,京师还没消停,又开始高涨起来。

  最近这段时间,对于京师的老百姓来说,真就是过几天一个天地的感觉。

  有些外出不到一个月回来,发现自己都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

  好像突然集中的大爆发,新的东西飞快的涌现出来。

  这就是朱英累加到现在,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所产生的成果。

  而这次开房民营,看热闹的是百姓,真正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