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六节 大朝仪(6)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人走茶凉这样的悲剧就不大可能再发生了。

  面对一个每月都能跟天子亲密相处一次的老领导,下面的人再混账,也不可能把事情做绝了,甚至,许多时候还得卖老领导一个面子!

  无数人目光灼灼,思考着盘算着,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在致仕后获得天子特赐特进元老的赏赐。

  而这正是刘彻希望朝臣们去努力的方向。

  对于官僚阶级来说,最可怕的就是人浮于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奋斗目标跟没有奋斗目标的官僚,那是两种生物。

  更何况,这特进元老,还能成为一根吊在官僚们眼前的胡萝卜,诱使他们不自觉的跟随刘彻的脚步前进。

  而九卿衙门的重新排序,则让人看到了新君的手段。

  廷尉、内史、少府三衙门地位提高,排在前三,这让天子能完全掌握朝政走向,不再担心被人架空。

  要知道,廷尉向来就是天子的爪牙,而少府干脆就是天子的管家。

  至于内史衙门,从晁错开始,就成了汉室天子用来操纵朝局的一个撬杠。

  而这三个衙门地位提高后,相应的权柄和职权也会得到加强。

  不夸张的说,通过这三个衙门,刘彻能随时调整国家政策,还能避免在发生像上次那样与周亚夫的直接冲突。

  往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刘彻可以让少府或者内史出头,而不是自己傻傻的去跟周亚夫那头犟驴刚正面,导致朝局动荡。

  …………………………………………

  大朝仪接下来的时间,就基本上都是些无关重要的事情。

  无非就是群臣给刘彻恭贺新年,献上礼物,然后还有天下郡国代表像刘彻这个皇帝进献各地的土特产以及朝贡物品。

  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然后,就轮到各郡国的上计吏上殿朝觐天子,并简略说明去岁该郡国的赋税田亩人口以及徭役和工程的情况。

  对这个环节,刘彻无比重视。

  因为这是汉室天子除了巡幸天下郡国外,唯一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治下的国家的具体情况的途径。

  巡幸天下这种事情,刘彻并不怎么想去干。

  因为他很清楚,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

  且不说天子法驾出巡,沿途士民官商都要苦不堪言,单单就是经济成本,就让刘彻对巡幸这种事情提不上兴致——汉室可不像后来的满清,皇帝出巡,花的是国家的钱,还要沿途百姓供养,在汉室,天子出巡,一应开销,都是走的少府的账目……

  更重要的是,汉室有传统,天子出巡,一定要给予沿途停留的地方百姓赏赐、免除田税、徭役等福利——这是刘邦带的头……

  就拿前年先帝巡幸河东来说,前前后后,单单是赏赐沿途士民,就散掉了数以千万。

  至于前世小猪到处巡幸,还封禅泰山,那花销就更大了。

  基本上,小猪单单是那几次泰山之行,就花掉了相当于好几次漠北决战的军费……

  不夸张的说,假如只是与匈奴的战争,以汉室的财政收入,虽然会有负担甚至是窘迫,但却不可能将汉室财政搞到破产。

  真正让国家财政破产的,是小猪脑袋被驴踢了以后的频繁巡幸和寻仙问道。

  所以,对于上计吏的汇报,刘彻是无比重视的——虽然上计吏们同时还带来了天下郡国去岁所有税赋徭役工程明细账薄,但是,天下郡国那么多,真要一个个的去看,刘彻就算一年到头不吃不睡也看不完!

  作为皇帝,刘彻能看到的,也不过是丞相和少府以及御史大夫衙门经过核查后的简略报告而已。

  上面有的,也不过是些统计的数据。

  这里面的猫腻不知道有多少!

  哪里比得上亲口当面问询,了解之后的情况?(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朝议内容明天结束,这个情节写的我好吃力~~~~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