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又要参选金幕奖啦_天道代言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哥哥。”

  直到林景施法的时候,小破天道还是没推演完父母的记忆。

  神奇的是,不完整的记忆刚装进他们的脑海,就被他们自己补全,自动完成了推演。

  林景处理完这些事,看着手机里申屠毅的号码,还是决定先跟柳仓打听打听再约见他。

  《倒计时》档期延长了整整一个月,期间一直保持着不低的上座率。

  林景后来没再关注电影票房,但其他人一直都在关注着。纪录片全网上架以后,倒计时的票房数字每天都能翻出一个新高度,无数电影媒体出了无数篇文章,分析它之所以能够逆袭的原因。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口碑,其次是它带出的社会话题,还有电影本身的传奇性、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等等。

  大多数媒体还注意到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往商业化方向做的。

  如果只看一遍,且完全不去了解其内在故事,这部电影——全程轻喜剧风,在结尾细思极恐的转折中戛然而止——其实是一部成熟不失内涵的另类喜剧。不提那过于悲剧的内核,电影本身充满反转和戏剧化,从制作到营销,都是按商业电影的路子走的。

  关于这个问题,张三也问过林景,没想到后者说:“为什么电影会分商业片和文艺片呢?”

  当时张三愣了一下,道:“本来不就是这样的吗?”

  林景认真地说:“张导,在我的观念里,电影只有大众和小众的区别,没有商业和文艺的区别,这种分类是对电影的限制和固化。”

  “当下的电影界,对这话题太敏感了,把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区分得泾渭分明,就连两拨导演都玩不到一起,你不觉得这有点矛盾吗?”

  张三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矛盾的?

  林景缓缓地说:“许多人觉得拍商业片是为了赚钱,拍文艺片是为了表达。可是如果文艺片就意味着放弃观众,那么表达给谁看呢?”

  “就像我对你说过的话,小众的题材承载不了你表达的野望,正因为从你身上看到一股强烈的表达欲,我才想要找你合作。”

  “安静讲好自己的故事,或者想办法吸引更多观众,这是每个导演的自由。有的人不在乎自己的表达能不能被人听见,但有的人在乎。”

  林景挺为张三可惜的,他是个完全有能力拍好任何电影的导演,但被文艺片三个字框住了。

  在林景前世,电影界很少提到商业和文艺两个字,就像演员里很少有流量和实力派的区别一样。如果强硬分开,在资本倾向导致的恶性循环中,商业会更商业,文艺会更文艺,最终走上一条未可知的邪路。

  他拍了拍张三的肩膀,对他说:“张导,你抬头往上看,以王汉奇为首的那几位导演,难道放弃过对表达的追寻吗?他们才是顶级的华语片导演。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