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三章:一口老血_锦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骂他误国,明日他又骂你不停节调,意图谋逆。

  这倒也罢了,二人分歧虽厉害,却又插上了一个宁远总兵官满桂。

  袁崇焕上书说满桂踌躇满志,谩骂同僚,恐怕他会耽误边疆的大事。满桂也上书,这位宁远总兵官半天没憋出一个屁来,不过显然,是和袁崇焕有私人恩怨的。

  这公仇、私怨掺杂一起,到了朝廷这里,又引起了一番讨论。

  各部尚书的意思,其实还是支持袁崇焕的多,一方面袁崇焕是文臣,虽然和人关系不好,可朝廷对于这些总兵们还是有些戒备的。

  而且大家都想守,守住九边,只要京师无忧,至少省事。

  可一旦出击,或者采取攻守兼备的策略,那么倘若败了呢?

  终究还是袁崇焕的方略更稳妥。

  可天启皇帝似乎不这样看,此时他不得不佩服张静一的眼光独到了。

  辽东最大的问题,确实不在战略上,因为任何一个战略,都有其战略目标,只要这个目标达成,无论是攻还是守,其实都都好处。

  问题的关键在于,守,你要守得住,攻,你要能攻下。

  这袁崇焕最大的弊病就出来了,他与诸将不和,也没有能力能够让诸将对他言听计从,这将造成一个巨大的隐患。

  所以自始至终,在大臣们讨论的过程中,天启皇帝都没有吭声,他已不想在战略问题上继续和众臣争吵了,因为没有意义。

  因为在天启皇帝看来,无论战略是什么,袁崇焕是一定要撤下的,或者说,需要一个真正能总揽辽东事务的人去出镇!

  这个人,天启皇帝的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现在需要的,还是等待。

  一方面是,袁崇焕已经开始筑城和屯田,临阵换将,这是兵家大忌,必须得找一个合适的时间。

  比如……在建奴人攻打朝鲜的时候,这个时候换将,必然军心浮动,毕竟……在辽东军中,袁崇焕肯定也有不少亲信,一旦有了督师出镇,他们会怎样想?

  这个时候,建奴人若是发起攻击,势必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孙承宗辞官两年,现在让他入阁,就是让他熟悉各方面的事务,同时,继续树立威信,比如兵部,比如户部,大家都习惯了听从这位孙阁老!

  等到孙阁老出镇辽东的时候,那么这方方面面的人,无论这些总兵,或是文臣背后是谁的人,谁敢对孙阁老指手画脚?还不是孙阁老怎么说,大家怎么办?

  天启皇帝在这方面,有着一种超出常人的天赋能力,他似乎对于政治有敏锐的洞察力。

  而且,他并不急,哪怕他年轻气盛,也知道怎么瞅准时机!

  所以,固然辽东送来的许多奏报,都让人担忧,他却依旧显得平静,任由大臣们争吵了一番,依旧坚定不移地办自己的事。

  辽东的事议得差不多了。

  天启皇帝突然询问户部尚书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