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 买椟还珠_大宋枭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来得楼上,赵元奴并未急着请蔡仍和花想容进入她的闺房,而是问道:“蔡公子可是第一次来樊楼?”

  蔡仍答道:“正是。”

  赵元奴听了,道:“这樊楼原名叫白矾楼,是一个经销白矾的集散地,后来改造为酒楼,传说是主持修建开宝寺塔的能工巧匠喻浩所建。”

  赵元奴又一指北边,道:“我这座小楼正对着官家正在修建的艮岳,公子不妨在这个角度看一看那座圣山。”

  蔡仍顺着赵元奴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见前面,山峰兀立,水明如镜,佳木奇花蓊郁苍茫,好一个世外桃源、仙家圣地。

  赵元奴的声音在蔡仍耳边响起:“现在天色已深,如果是白天,那里烟雾渺渺,更为神奇。”

  蔡仍悠悠地说道:“建它至少得几亿缗吧?”

  “呃……”

  赵元奴无言以对。

  一直以来,赵元奴所听到的都是对艮岳的赞叹,蔡仍是第一个提到建艮岳得花很多很多钱的。

  不过这也正常,风花雪月赵元奴擅长,这种家国大事,她一个风尘女子,又怎么可能懂得?

  蔡仍又向南看去,就见,桥南一街两行,全是叫卖各种小吃的店铺,虽然天色已黑,路边的夜排檔里,仍是人群熙攘,喝酒猜枚,好不热闹,好不放纵。

  蔡仍有感而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赵元奴闻听,眼睛一亮,心道:“又是一首好诗,这位蔡公子真乃当世一等一的大才!”

  细细又品味了一番之后,赵元奴的神色微微有些变了。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的事理是“碍而不通”,船行于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看上去并不合常理。

  但是,细究起来,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因为船是人在掌控着的,船的载沉并非取决于水路的平险,而是由掌舵者决定。

  当船行于溪险石危段时,人的畏惧心、警惕性会加强,所以通常“终岁不闻倾覆人”,都能安全通过。

  可是“平流无石处”,人很容易懈怠,往往就可能舟覆人亡。

  换而言之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很明显是一首提醒人警醒的诗。

  赵元奴看着蔡仍深邃的眼睛,问道:“公子,你可是在担心什么?”

  蔡仍听言,就是一激灵,暗道:“自己说多了。”

  世人皆是,不喜欢听不好的言论,认为那是危言耸听,说者通常为人所厌,而喜欢听夸赞之言,而喜欢那些整日里歌功颂德的人,好大喜功的赵佶等人更是如此。

  蔡仍可不想因嘴欠而被赵佶等权贵所讨厌,他也没对大怂这个就该灭亡的王朝抱任何希望。

  所以,蔡仍摇摇头,道:“没什么。”

  赵元奴多会看人脸色行事,一见蔡仍不愿意多说,她立即改口道:“公子进屋喝杯水酒?”

  蔡仍施了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