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 社研所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适来拜访过张春几次,不过他还是有几分架子,他一直以为张春两口子只有十**岁,逢人就说两个人是少年天才。多了几次,梁启超也不纠正他。

  文艺学院主要是和美术,音乐学院之所以分开,是因为梁思顺和郭华组成了“女人帮”,郭华需要一个宣传队,而不是搞什么纯音乐,所以她们实际上也弄民歌、地方戏剧、舞蹈、小品下乡表演。蔡元培不太管她们,张春也只能顺着。郭华开始谈恋爱,不过一个一个地换,弄得很多男同学都绕着她走。有胆子追她的人真不多,她还换,已经二十五岁的她真的成了老姑娘了。

  胡适对于音乐学院的做法非常不满意,因为他认为音乐就是音乐,不要与政治挂上钩。

  胡适爱好广泛,但是说实话,没有一个精的。胡适学的农学,拿的是学士,懂得一点哲学和史学。如果说博学是不错的。让他当文艺学院的院长挺合适,只是书生气太浓。

  新民学院的学生都喜欢下乡做实际工作,不管是,还是绘画,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泥土”气息,政治宣传的成分总是很浓。比如蔡威廉的画都是人们在劳动第一线的情景。这是胡适不喜欢的,他认为读书人应该做读书人的事情。年轻人就是应该体育娱乐交朋友,社会责任是成年人的事。

  张春笑笑不说话。他感觉到了胡适的不适应,很可能会道不同不相为谋。

  问题是,胡适对于平级之间也许还有那么一种“直爽”。但是面对张春、蔡元培、梁启超这些实权人物时,就都是有话留三分。

  张春在文艺学院讲课时强调文艺必须服务于社会。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不能搞什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东西。可以综合提炼。但是不能不真实。文艺要强调社会的基本道德,不同于旧社会的封建思想,但是新思想必须从生活实践中淬炼,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中国人要熟读中国的历史,对于历史上形成的思想除了批判,还要有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西方的思想也是一样,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的新文化。

  这片演讲登载在《新民报》上,看得出来胡适非常反感。但是他就是不说。

  这让周树人和陈庆同非常瞧不起。

  张春不是听不见意见的人。周树人看不惯,有意见都是直接说。陈庆同接受能力超强,他会想办法搞清楚张春的说法的正确性,然后再毫不留情地修正。很多时候连招呼都不打,张春找来了,也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从目前看,陈庆同的这种查缺补漏的工作非常有必要,只要他坚持派人到一线去调查研究,一般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胡适却闷在肚子里。他呆在一个自我的空间里不愿意出来,除非他自己想通。

  张春不容许文艺学院的学生搞脱离群众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