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二十六章 进攻受阻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的产能。

  说白了,还是K2太贵,而且很多东西需要进口。

  别的不说,K2用的发动机与变速器就是从德国进口的。虽然德国没有因为战争而不再向韩国出售军事装备,但是德国也没有为了韩国提高产生,只是按照订单交付,导致韩国无法提高K2的产量。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当时,韩国的军火商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一是用K1A1的动力系统,毕竟这套动力系统已经实现了国产,产量有保证,二是用美国的燃气轮机与变速器取代德国货,毕竟从美国采购没有多大问题。

  只是,这两种方案都不理想。

  前者的话,发动机功率太小,必然导致K2的机动性能大幅度降低,而机动性又是K2的主要优势性能。后者的话,燃气轮机的耗油量太大,而K2的主油箱本来就不大,导致战斗行程大幅度降低。

  权衡之后,韩国还是选择了前者。

  这样一来,从十月份开始,大部分K2使用了K1A1的动力系统。

  为了提高产能,韩国军火生产商还不得不给K2瘦身,以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在新生产的K2上,全部采用了四十四倍径的一二零坦克炮,复合装甲的质量也有所降低,防护能力大幅度缩水。

  当然,这些变化在外表上看不出来。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韩军的后勤保障体系。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后,联军共用后勤保障系统,美国非常“无私”的为韩国提供了包括弹药在内的军事援助,但是在一些尖端军事装备上,美国仍然非常自私。比如,当时美军使用的一二零穿甲弹主要是M829A3,而提供给韩国的仅仅是M829A1。别看只是番号上的区别,这两种穿甲弹在性能上天差地别。前者的最大穿甲深度达到了八百五十毫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穿甲弹之一,能在两千米的距离内摧毁任何一种主战坦克,而后者的穿甲深度只有六百毫米左右,对付早期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还没有多大问题,可是在对付99改这类三代半主战坦克时就很吃力了,即便在一千米以内不见得能够奏效。

  这次,提供给美军的正是后期量产的K2。

  虽然美国为这些坦克提供了最新式的穿甲弹,但是在其他方面就无能为力了。

  必须承认,博茨曼很有预见性。

  第一陆战师在二十六日全体到达后,博茨曼就动员了四个营,接收韩军主战装备,然后部署在首尔郊外,其中两个营就在衙洞。

  虽然兵里不是很多,装备也不够理想,但是这些美军,至少让韩军的心理不再脆弱。

  此时的韩军,最缺乏的就是士气与斗志。

  两个美军营,让衙洞的韩军坚持了下来,也让突击的志愿军遇到了难题。

  要知道,只有打下衙洞,才能进入大首尔地区,也才能向两翼迂回。如果被联军挡在了衙洞北面,志愿军就得放弃这路进攻,从别的方向突破。

  从交通上看,西面是没有什么好指望的。

  首尔就在朝鲜半岛的西部平原上,往西就是黄海。虽然交通不成问题,但是沿途有很多城镇,突击速度肯定快不起来,而且地面部队在狭窄区域作战,缺乏回旋余地,也就很难保证取得纵深突破。

  可以选的,只能从东面取得突破。

  问题是,如果从东面突破,就得从中部战线上抽调兵力,沿着东豆川向议政府推进,再进入大首尔地区。

  更大的问题是,在中部战线上,志愿军没有主力部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