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七章 全面动员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一月二十九日,国际科学家组织向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提交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分析评估报告,即利用超级计算机,对粒子风暴后继影响进行模拟演算,就可能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做出的最终定论。

  这份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中美欧三方科学家起草。

  与前几次提交的评估报告相比,美国科学家不再那么乐观,全球气温在两年内急剧升高已成定局,接下来的小冰河期也不再是悬念,最多只需要五十年,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种都将灭绝,人类也难以幸免。

  欧盟科学家给出的结论相差不大,只是把重点放在了小冰河期到来之后。

  相对而言,中国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更加详细,即在未来二十年之内,全球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将面临生存挑战,能否及时阻止气候急剧变化,关键得看未来一个月内的作为,如果没有在年底采取行动,后果将难以设想。

  这一天,中国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提出,各成员国应该尽快进行全民公决,赋予政府处理自然灾害的一切权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国家动员,以战时标准来约束各国公民的社会活动。

  这不是强制性措施,而是在生存受到威胁时发出的号召。

  当然,这肯定与拯救行动有关。

  如果不进行全面动员,就没有可能完成全部计划,也就不可能阻止灾难降临,人类文明将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

  也许,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幸免,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会灭亡。

  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灾害面前,地位、财富、智慧、权力、身世等等都没有用,如果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能够幸免于难,那么没有任何人、哪怕是世界上最富裕、最有权、最聪明的人也无法保证在这百分之十以内。

  对每一个人来说,百分之十都是非常小的概率。

  一周之内,全球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陆续进行了全名公决,包括二十个主要工业国在内的一百八十七个国家与地区通过了决议,即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期,赋予政府进行国家总体动员的权力。

  这不是战争动员,却胜过了战争动员。

  在生存危机面前,任何人都得暂时放弃个人利益。

  当然,进行全面国家动员,也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即防止全球性粮食危机对拯救行动造成影响。

  要知道,因为二零三五年夏粮歉收,粮食危机已经开始蔓延。

  虽然从理论上讲,全球粮食产量并不低,足以养活七十亿人,但是分配严重不合理,即发达国家的粮食浪费情况非常严重,而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又严重缺粮,导致全球近半数人必须忍饥挨饿。

  在和平时期,也许没人关注,或者说没有理由让发达国家做出牺牲。

  可是在特殊时期,这种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显然对拯救行动具有负面影响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