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十万人同心赴死,存大明三百里.._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众叛亲离,可是名义上,他依然是大明江山的皇帝。

  所以苏晨用上了陛下的称呼。

  其次,崇祯皇帝可以放下皇帝身份,不惜向自己作揖,这就表明,在他来看,后世百姓如何,天下如何这件事情,在他心中,远比帝王身份更加重要。

  虽然他是亡国之君,可是苏晨对崇祯依然心有敬意。

  “大明,还没有亡。”

  苏晨说道。

  崇祯眼神黯淡:“朕一死,这天下再无君,大明怎么可能不亡。”

  苏晨也不直接回答,而是淡淡说道。

  “我先回答陛下的第一个问题。”

  “你死之后,后事如何。”

  崇祯身躯微微颤动,但是一言不发。

  苏晨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南明史,义例》记载。”

  “清人入关,攻城略地,屠戮之惨,人理灭绝。”

  “余握管至此,几于一字一泪。”

  崇祯闭上双眼,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与此同时。

  在华夏历史研究院的诸多学者,同样眼眶潮湿。

  郑志明老爷子缓缓合上眼睛,口中同苏晨一起缓缓默背。

  “有不忍书而不忍不书者。”

  “明室渡江,庙堂上下前仆后继赴死,甘死如饴。”

  “其义烈忠直足耀日星而动山岳。”

  老爷子睁开双目。

  苏晨所背,是史料记载,这段史料,他同样会背。

  每每读到,句句痛心。

  尤其是那一句,“余握管至此,几于一字一泪。”

  记载这段历史的人手中握笔,每记载一个字,一滴泪就滴在纸上。

  何其痛心啊!

  老爷子长长舒了口气,调整了情绪。

  泪眼朦胧的继续看向大幕。

  画面之中。

  苏晨沉默了片刻,忽然向崇祯皇帝发问。

  “陛下可记得刘理顺?”

  崇祯蓦然回神,他微微张开嘴:“啊,朕记得,当然记得,崇祯七年甲一名进士。”

  他回头问道:“承恩啊,这个刘理顺,现在应该是官至左中允吧!”

  老太监连连点头:“万岁英明,刘理顺正是官至左中允。”

  苏晨默然说道:“你死之后,他在墙上写下,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

  “刘理顺酌酒自尽,妻妾其子加奴仆上下十八人,阖门缢死。”

  崇祯身形一顿,心中一片悲凉。

  苏晨再次提及一个人名。

  他审视的看着崇祯皇帝:“敢问陛下,夏允彝你可记得?”

  崇祯皇帝稍稍思索:“朕有印象,似是崇祯十年进士,承恩啊,他应当是长乐县知县吧!”不管崇祯有何性格缺点,可是传闻他每日批改奏折,批改之语,甚至比奏折所呈上之文字还多。

  不可不谓也是为励精图治的勤君。

  若是像前几任明朝皇帝,不上朝堂的话,他怎么会记得这些人的名字。

  苏晨轻声背道:“少受父训,长荷国恩,以身殉国,无愧忠贞。”

  “你死之后,他一直抗清,写下诗句

  请收藏:https://m.biqu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